許燁萍
(清遠市清城區第三幼兒園,廣東 清遠 511515)
幼兒園結合地域特點選擇游戲材料、布置游戲場景,豐富游戲內容,積累幼兒游戲經驗,逐漸提升戶外自主游戲水平;深入挖掘和分析、判斷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提供適當的支持性策略,使游戲場地變成一個能滿足幼兒興趣和需求的動態環境,增強幼兒間的社會互動和激發幼兒開展快樂又有創意的游戲。
幼兒模仿他人的行為開展游戲叫做模仿游戲,該游戲源于幼兒直接的生活經驗,同時結合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模仿游戲是幼兒開展游戲最直接的游戲方法。
種植角剛使用時游戲材料只有幾個小農具。反復無趣的游戲使之逐漸成為無人為津的區域。因此幼兒園將收集的廢舊車身、輪胎放置草坪一角,緊連著植物角。孩子們自主裝飾廢舊車身、輪胎。明亮的色彩、生動的構圖和架構讓廢舊車和輪胎煥然一新,充滿童趣。投放野炊餐具,結合一頂大大的太陽傘以及戶外休閑桌椅,孩子們自主扮演“司機”的孩子戴上頭盔和墨鏡,緊握方向盤,專業小司機約同伴上車,并說:“各位乘客我們即將出發,行車注意安全請扣好安全帶。“司機”有模有樣地學成人開車的樣子,按喇叭、看后視鏡、左轉彎……“司機”專注于開車,“乘客們”也開心地詢問“到站了嗎,我們要準時到呢”。農場里精心創設的草地、泥沙、石頭、菜葉、樹葉、野炊餐具、勞動用具都成為模仿游戲的有效材料。
案例里的“小司機、乘客”是幼兒模仿司機駕駛、乘客搭乘汽車的生活細節,鍋碗瓢盆運用是模仿孩子平時和家人去郊游時進行的野炊活動。如何讓游戲更加生活活潑又具有教育價值,前提是充分調動幼兒積極主動去學習、積累幼兒熟悉的日常生活經驗,此外,游戲的環境材料能與游戲內容緊密相關。
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和學習需求的增加,幼兒園的游戲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應該是呈動態發展的。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和創新,提高游戲水平,離不開一個支持性的“生長著的環境”。因此,幼兒園應緊緊把握幼兒興趣點和發展需求,創設能促使幼兒互動、逼真的、蘊含教育價值的環境,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促使模仿游戲的有效開展。案例中“廢舊汽車大改造”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主、自發地參與將一輛廢舊汽車變成一輛嶄新的汽車。貼近幼兒生活、不斷更新的游戲環境激發孩子與環境互動,激發孩子游戲的興趣和水平。此外,游戲中的師幼互動也是小年齡段幼兒模仿游戲高效開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小班幼兒游戲行為的目的性不強,生活經驗不足,進行游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老師以玩伴的身份互動。
為幼兒創設基本的游戲材料或者提出相關的問題現象,孩子通過自發地觀察、思考、操作等探索過程稱為探索游戲,是幼兒自行發現、探究的一種學習方法。
涂鴉區是孩子喜愛的戶外游戲場地,但孩子涂鴉后都積滿了水,既不美觀又浪費水。老師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將涂戶外鴉墻墻的水引流到沙水區?孩子們開始了積極探索,有些用勺子淘水、有些拿瓶子接水,力氣大的孩子借來了大塑料桶拎水,可對一個大水槽,孩子們這些努力顯然吃力卻無效。此刻,一個女孩看到沙水區收納柜放著很多白色管子,她靈機地說:“我們用管子試試,我家也有類似的水管!”孩子們紛紛表示贊許并把管子拼接起來。可即使有了這樣的想法,不同型號的管子接口彎頭和管子的拼接卻不簡單。怎樣才能架起不同高度的管道讓水順利引流?孩子運用輪胎、木架、磚頭、石子作為管道的支架,探索能讓水引流的方法,反復失敗和不停嘗試,當看到涂鴉墻的水通過自己架起的管道流進到沙水區時,孩子們歡呼跳躍。
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挑戰性是指游戲的內容處于幼兒“最近發展區”,如游戲太簡單,缺乏探究層面,則教育功能小,幼兒缺乏挑戰欲望而喪失興趣。水的引流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科學探索活動,幼兒需要一些象征性的低結構物體及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水的搬運和器材的采用深深地影響著幼兒的游戲情節,幼兒常常會受到挑戰結果的刺激從而積極投入其中。案例中從水槽引發的引流探索,從水引發的管道探索,我們看到幼兒由衷地滿足和積極探索,孩子們的游戲水平從“即興發現”上升到了“深入探究”。
結合寬闊的戶外場地、動態的游戲區域和富有變化的組合游戲,幼兒自主選擇幼兒園提供的管子積木、高架、磚木等材料自發選擇去探索游戲,提高了游戲的難度,促進了幼兒的不斷發展。游戲時間、游戲區域安排以及玩具和周圍設施的變化,直接影響幼兒游戲的興趣和游戲的水平。在可變的游戲狀態中,如案例中,孩子將涂鴉區和沙水區有機結合,在區域聯動中激發智慧。游戲材料的有效整合也是探索游戲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案例中,孩子們把沙水區的水管、攀爬區中的木架、建構區的磚塊和涂鴉區中的石頭有效運用,促成了孩子們的層層探索。此外,探索游戲也需要游戲主題的靈活融合。根據課程游戲化,在《生活中的水》主題中,孩子們就通過把涂鴉區的水順利引流到沙水區實現了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積極探索獲取關于水的經驗,培養了幼兒積極探索的好品質。
戶外自主游戲是實現游戲區域聯動、游戲主題探索、積極游戲的活動過程,是一種基于幼兒內在需要、自發、自主的活動。幼兒園應更新游戲區域環境、解讀幼兒游戲行為和制定游戲支持性策略,保障幼兒擁有充足的游戲空間和游戲材料自由探索、自發交流,從而提高游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