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雁
(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近些年,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加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學內容,滿足中職語文教學的教育改革需求。目前中職院校的學生人文知識水平較低,學生對語文教學也不夠重視,而且學生自身的理性信念不夠堅定,在人文精神方面缺失嚴重,這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都極其不利。因此,中職院校要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教師也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使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發展。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最基礎的學習科目,在學生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都至關重要,它具備濃郁的人文精神特質,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重要。所以,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必須對學生持續進行文化底蘊的充實,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有限,院校要積極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結合當前中職教育職業化的發展趨勢,依據院校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合理評價的標準,對語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質評價加以重視,并提升教師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關注度,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培訓,也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量。
當前素質教育正在全面推行,教師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在教學理念上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尤其要突出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教學中教師要認清自己的引導者角色,明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人文性的課堂氛圍,不再對學生進行被動性教學,要依據中職學生的特性展開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不僅注重語文知識的教學,也要注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文化個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學生也能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塑造良好的人格。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教師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依據學生當前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進行創新改革,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突出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在多種教學活動中發現語文的學科魅力。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打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采取合作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敢于提出疑問,樂于思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質疑和見解,并在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促進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在討論爭辯中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語文文化水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例如,在學習《雷雨》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雷雨》的相關視頻,然后積極聽取學生的問題,并先讓學生相互討論問題,在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再問教師,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拓展學生思維,并在共同討論學習中解決問題。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也要實現語文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發展,創新教學形式的同時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比如前文提到的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視頻教學,并為學生創建多種人文教學活動,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將語文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探究人文精神的同時感受語文文字的文化魅力,通過創新教學內容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進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另外,中職教育更注重職業化發展,必須將語文知識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結合滿足學生對人文素質的基本需求,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極其重要,教師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整合和創新,才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例如,在學習《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熟悉課文,然后再詳細解說文中詳略的不同、論辯方法的不同顯示出諸葛亮的機動靈活,并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辯論方式提升自己的辯論水平,讓學生在辯論中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這樣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有自己的主見,遇事也能夠清晰表達出自己的邏輯觀點,充分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未來的職業發展有效融合,充分發揮出人文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將教學內容與人文理念有機融合,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質,促使中職語文教學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