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沙灘小學,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衛 755000)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是否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衡量現代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準。雖然對于鄉村學校來說,信息技術的普及相對來說比較晚,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鄉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為了拉近與城市學校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距離。鄉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這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多媒體作為最先進入教育視野的信息技術,能夠帶個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帶來全方位的直觀感受,遠遠大于傳統教學枯燥的教學模式,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有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農村小學的生活環境和身心發展規律而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需要老師能夠科學合理的使用多媒體,避免一些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出現。比如在教學《找春天》這篇文章時,老師不僅需要制作一些關于春天的影視資料進行課件制作,還需要鼓勵學生和自己一起走進大自然,引導學生能夠尋找自己身邊的春天景物,讓學生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用眼睛看到春天帶來的美麗風景。創設情境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深化了學生的認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放一些有關春天的音樂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認知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使學生融情于境,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以及創設情景教學的教學模式,真正使教學資源達到了優化效果,提升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能力還有待加強,對有些課文的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其次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灌輸式教育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語文世界不能得到擴展,這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標志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多樣化,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手段也變得多元化。可以通過不同的信息技術以此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講授《筍芽兒》文章時,學生不能根據文章的內容理解筍芽兒和竹子的關系,也不能想象到竹子的生長過程是怎么樣的,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解決。在上課之前可以制作幾張筍芽變成竹子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竹子是怎么生長的,也可以下載一些筍芽兒變成竹子的過程,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竹子的生長狀態,并且讓學生在觀察圖片或者視頻的時候,進行舉一反三,讓學生融入到大自然中,可以延伸到別的植物的成長過程會是怎么樣的。并且通過和同學們的交流探討來進行語文寫作。不僅能夠解決小學生理解能力差的問題,還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使學生在通過觀察。分析中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內容,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新課程改革以來,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而現代信息技術擁有很強的網絡優勢,具有非常豐厚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等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因為鄉村小學的學生生活條件有限,見識和思維相對來說具有局限性,因此更應該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讓鄉村的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除了課本以外的有趣的事情,豐富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
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獲得信息的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并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引發學生對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做到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使教學任務能夠更好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