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花
(湖南省武岡市荊竹鋪鎮中心小學,湖南 武岡 4224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水平和興趣需求,教師想要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就必須要做好教學方法創新,這要求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各方面教育要素的分析,以確保學生可以獲得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以信息技術為方法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基礎方法。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將其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并讓他們更為全面的完成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學習,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性,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需求對其予以應用,以求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進行《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在理解知識時會遇到困難。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本課內容進行教學,以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直觀、具體、形象的方式來完成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和學習,實現對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提升,也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以數學游戲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方法。游戲作為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方式,其不僅可以帶給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還能夠讓學生獲得知識和經驗。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中選擇合適的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以確保學生可以依托對游戲的興趣去參與課堂互動,并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從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認識圖形》的系列知識學習時,就可以借助七巧板游戲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用七巧板拼組各種圖形的過程中,去進一步增強對各種圖形的知識和了解,由此來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實現以小學數學課堂為基礎的素質教育目標。
以生活情境為基礎的課課堂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典型方法。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想要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必須要讓他們進入到生活中去對數學知識予以探究,因此進行以生活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是回歸數學知識本質的一種教學選擇,其能夠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構建帶來支持與幫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好對教學素材的選擇,確保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元、角、分》的學習過程中,因為人民幣本身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貨幣,所以教師可以將該知識點的教學方法進行生活化設計,通過構建現實生活中的“購物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該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模式,并由此培養起學生正確的消費和生活習慣,為他們的數學水平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自主探究為模式的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是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關鍵方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課堂核心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選擇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以確保他們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例如在進行《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二)》的學習時,因為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關于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將本課內容以自主探究學習模式予以設計,讓學生依靠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進行知識探究,從而做到既完成了對知識的有效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考慮到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在開展自護在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多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的給予幫助,以確保自主探究模式可以有序進行,為進一步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素質教育目標帶來支持。
綜上所述,做好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能夠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構建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負責人,其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結合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為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實際學習能力的知識學習方法,以確保他們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優質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為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發展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