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倩
隨著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的開展,推廣白話文、國語等主張的提出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改革,給兒童歌舞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引領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運動走向新的歷史階段,此時中國開始出現了許多關于兒童歌舞劇的演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時任《小朋友》雜志第一任主編的黎錦暉先生,提出了“學國語最好從唱歌入手”的理念,大力普及音樂教育和國語,憑借著其豐富的音樂修養、獨特的音樂才能和驚人的藝術表現手法,他的作品成為了一道兒童眼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在黎錦暉的音樂體系中,始終受到了西方“民主”“科學”“唯美”“人本主義”影響。他創作的兒童歌舞劇都蘊含著對提高人類素質和建立文明制度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主要體現在道德、智慧與審美三個方面,而促進少年兒童的智慧發展則表現為利用唱歌來訓練兒童的語言發展;利用舞蹈來訓練兒童的肢體語言;利用舞臺的設計與安排,訓練兒童空間的想象力,通過這些一切可利用的條件來發展和促進少年兒童的語言智慧、肢體語言以及空間想象等能力。這與中國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形成了巨大反差,其在教育領域打破了古代“四書五經”式的教育理念,樹立了與科學思維相對發展平衡的教育理念,是中國音樂教育史上的一種突破。從審美上說,他的作品中主要體現為狹義的審美,即人對藝術品的認知評價品質和能力。黎錦暉在兒童歌舞藝術中對美的追求主要立足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人之本性,在《七姐妹游花園·旨趣》中,完全以美為主,人美、服裝美、歌聲美、姿態美、動作美,人的品性、行為無一不美,體現了他高尚的崇美品質和為年輕一代播撒愛美種子的博愛行為,而這種對美的渴求可以說得益于“五四”前后蔡元培所主張的“舍宗教而易之以純粹之美育?!?/p>
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創作與那個時代的歷史與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仡櫸覈慕罚梢哉f是極盡屈辱的,不過其卻讓身處那個時代的文化知識分子有了展現自我的舞臺。黎錦輝堅持當時先進的“民主科學”的理念,一直在堅持自我音樂創作和批評實踐的路上前行,這成為了一種自覺的理性啟蒙思想。在著名的作品《麻雀與小孩》中,提出所有的布景與化妝,都由兒童們來完成,這不僅能夠培養他們對手工、圖畫以及衛生等作業材料的應用能力,還能夠使其思維意識更加清晰,提升個人的才能。他打破了封建舊有觀念,對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著更為深刻的感悟。
黎錦暉所創作的兒童歌舞劇體裁,讓我國早期的學校音樂教育以唱歌為唯一形式發展成多種藝術并存的新方式,他的兒童歌舞劇遵循孩子們的天性——活潑、開朗、好動,被兒童所喜愛。1920 年,作品《麻雀與小孩》在經過反復演出實踐和加工后逐漸成型為一部歌舞劇。這部劇不僅反映了當代兒童的精神風貌,還述說著擺脫封建教育后被壓抑著的兒童的朝氣和生機,是中西方文化結合、西方體裁與東方內容交融的產物。
黎錦暉所創作的兒童歌舞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少年兒童的天性,這種活潑、生動的新體裁在教學中更容易被兒童所接受,其創編的兒童歌舞劇代表我國的現代兒童戲劇已經走向了新的階段,開始日漸繁榮。這些融歌、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身的作品不僅在當時極大地充實了那個時代的少年兒童,還成為廣受大家歡迎的課外文娛活動。從某一角度來說,黎錦暉所創作的兒童歌舞劇這一新的體裁改變了一個時代的教育方式與教育觀念。
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是歷史與個人相結合的產物,其內容、創作、體裁、教育與時代特征顯著,是他將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融入作品,以樸實的語言表現出來的特殊的藝術形式。兒童歌舞劇的作品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民主與科學”的氣息已經深深地滲入到了廣大群眾的心中。黎錦暉兒童歌舞劇為中國兒童音樂教育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開創性的體裁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兒童進行著美育教育,為后期中國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