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蓉
民族文化符號具有民族特征以及文化內涵,一般在民族和地域上表現有強烈的差異性,具備良好的觀賞價值和藝術色彩,是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傳承至今的重要內容。因此,將民族文化符號運用與視覺傳達設計之中,是對現代設計理念的擴展,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從根本上說,民族文化符號就是一種文化,展現了一個民族在某一區域內發展歷程中的文化追求和藝術生活,通過對民族文化符號的研究,一方面能夠對該民族的發展歷程進行科學的復原和猜想,還原歷史的真相,比如在對古人服裝的材料、制作工藝、色彩圖案等內容進行研究后,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探析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狀態、藝術風格表現以及科技發展情況,幫助人們準確認識歷史;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現代設計作品,將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推廣,讓人們看到這些符號背后的歷史史實和文化特征,讓民族文化符號擁有新的時代價值。
當代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符號,都是歷史篩選的結果,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要么是歷史發展進程中大眾審美的集中體現,要么是具有獨特文化或民族內涵的重要內容,從本質上展現了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審美觀念。因此,將民族文化符號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能夠達到良好的觀賞價值,甚至還存在高度的藝術追求,這也是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在當代社會,視覺設計作品基本是以商業為根本目的的藝術創作,一般需要通過這些作品中的意象符號或者觀賞價值,達到商業宣傳的效果,核心思想在于追求經濟效益,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在這樣的環境下,民族文化符號的運用就擁有了新的價值,其可以憑借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造詣,達到吸引目光和注意力的效果,尤其對于中國人而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是達到商業宣傳效果的良好介質。
漢字是最基礎的文化符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能夠直接表現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內涵,將其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之中,會給予公眾非常直觀的感受,從漢字的形態、內涵、意境中獲得強烈的感官體驗。
首先從漢字的語言結構分析。通常一個字就能夠表達出豐富而完整的內涵,成為一種思想或者文化的代表。比如人們常常用一個“仁”字來表達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這一個字就能夠代表儒家自創建而至今的所有文化內涵,這是漢字符號的一個顯著特征。
其次從形式結構分析。漢字被稱之為方塊字,正是由于其字形方正,一定意義上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嚴謹治理、公正明理的精神風貌,同時漢字還具有不俗的美感,中國的書法藝術也是世界上獨有的以文字書寫為藝術類型的文化。
民族文化符號中的圖案可以從遠古時期的崇拜圖騰談起。在古代,人們會將具有超出人類能力范圍的野生動物的圖案作為一種圖騰,一方面表現了人類對于力量的渴望,一方面表達了人類對于這些動物的崇拜。比如蒙古地區的遠古部落就大多以狼為圖騰,而在封建帝國中,皇帝就以龍的圖案為象征,通過龍、鳳等神獸向百姓彰顯皇權的威嚴。
另外,還有眾多紋飾具有豐富多彩的表達內涵。比如從古至今,農民們都將魚紋作為對豐收的憧憬。因而,在將圖案紋飾運用于視覺傳達設計時,往往在表達人們對于生活的態度和期待。
在我國,傳統色彩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一般以紅色為喜慶,寓意逢兇化吉、趨利避害,比如春聯、燈籠、婚裝等,都要以大紅為主;而黃色和金色代表皇權,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以黃色為基調的物品,比如龍袍、金鑾殿、金碗金盅等。因此,在色彩的運用過程中,需要考量到設計作品的表達內涵進而選取合適的顏色。
對于形狀而言,我國古代的人們堅持天圓地方之說,因此在建筑、器具等設計中,基本堅持以圓和方兩種形狀為主,比如古代的銅錢,就是圓心方孔。同時還會以對稱關系為核心,比如天安門、地壇等。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符號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其對于視覺傳達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現代設計者可以借助漢字、古代的圖案紋飾、色彩形狀等固有的文化和藝術特征,讓現代設計品兼具古代的風采和現代的美感,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