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婷 楊文治 王劍達
(昆明市中醫醫院肛腸科 云南 昆明 650011)
結腸息肉主要是指胃或結腸的局部粘膜組織,因上皮細胞過度增長致使局限性隆起,最終向胃部、結腸腔突起的疾病;手術是臨床治療結腸息肉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因具備:損傷較小、更為簡便安全、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角度、康復速度較快等優勢而被運用到結腸息肉的治療中,且不會受到該病病理類型的制約。但因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有一定應激性,因此,術后仍會出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有數據調查顯示,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后并發出血的幾率約為13%至18%,而并發穿孔的幾率在0.02%~2.14%之間;因此,做好結腸鏡電凝電切除結腸息肉后并發癥的預防尤為關鍵。本文主要研究我院結腸鏡電凝電切除結腸息肉后并發癥的預防對策,并報道如下:
本研究對象均為昆明市中醫醫院內鏡室接收并行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的大腸息肉患者,共30例,選取時間段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所選研究對象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5例、5例;年齡在30-80歲之間,均值(49.35±5.69)歲;30例患者中,結腸癌手術史者4例、結腸息肉高頻電切除術病史者5例。
入組標準:本次所選研究對象均存在便血、腹瀉、腹痛、粘液血便等臨床癥狀;且均經內鏡檢查確診;研究均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無精神障礙或交流障礙者。
1.2.1 術前準備工作
本研究對象入院以后,均行常規凝血檢查、心電圖檢測等等,對于正在服用抗凝藥物者,須至少停藥清洗一周;術前24h,應囑進食流質的食物,并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 4盒(1盒共12袋溶入750ml溫水中半小時內喝完)
1.2.2 手術步驟
在結腸鏡的直視下,臨床醫師可根據結腸息肉的大小、自身經驗和電切的過程,給予患者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的預防處理;同時,做好相應的止血工作。對于息肉直徑不足0.3cm 的小息肉,術者應盡可能選用燒灼法;而直徑在0.3~0.5cm 之間的息肉,則選用活檢鉗術;直徑超過0.6cm 的息肉,則行黏膜下高頻電熱圈套器術治療;術畢,術者應根據患者創面、機體耐受程度等等,做好術后的并發癥預防,比如高頻電凝止血、鈦夾置放止血等。
1.2.3 隨訪結果
30例大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術患者,其中27例恢復良好,無明顯不適,占90%;2例有不同程度腹痛腹瀉,占6%;1例出現了息肉電凝切除術后便血,占3%。為預防結腸長蒂息肉出血,在行高頻電切除術后,術者還需進行鈦夾置放止血,結腸亞蒂息肉時,可選擇圈套器高頻電凝切方式切除息肉,同時做好出血的預防和處理。
30例患者的息肉均被安全切除,息肉切除率為100%,且無一例并發癥發生。
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是臨床治療結腸息肉的首選,但為進一步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前,臨床醫師應首先科學評估患者機體營養狀態,檢查患者血型、凝血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等,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其次,臨床醫師應根據內鏡檢查結果(息肉數目、大小、部位、形態等)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治療手段,比如:圈套器高頻電切除、熱活檢鉗高頻電切除、內鏡下黏膜剝離切除術(EMR)、內鏡黏膜下層剝離術(ESD)等等[3]。第三,臨床醫師還應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選擇氬氣噴灑術、尼龍繩結扎、鈦夾置放、腎上腺素黏膜下注射等等來即時預防術后穿孔、出血,最大限度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第四,臨床醫師還應強化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適時給予其飲食指導、早期康復訓練等,以促進患者的康復[4]。除此之外,有效預防結腸鏡下高頻電切除術后并發癥,還應確保大腸息肉是否完整的切除,并嚴格遵循不發生并發癥、徹底止血等原則,最終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提高醫院經濟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