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虹
(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 上海 200333)
支氣管肺炎是威脅兒童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主要發病群體為6歲以下兒童,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對于此病,臨床需要及時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保證治療效果達到最佳。本文以我院支氣管肺炎患兒為例,探討小兒肺咳顆粒與易坦靜聯合運用的效果。
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支氣管肺炎患兒14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成立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70例;實驗組男(n=40),女(n=30),年齡為6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2.51±0.65)歲;病程區間為1~7天;對照組男(n=45),女(n=25),年齡4個月 ~6歲,平均年齡為(2.68±0.84)歲;病程區間為1~8天。比較一般資料,兩組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患兒家屬均知情并自愿參與。
對照組采用易坦靜(生產廠家: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317)治療,年齡8個月以下患兒,每次2.5毫升;8個月~1歲患兒,每次5毫升;2~3歲患兒,每次7.5毫升;3歲以上患兒,每次10毫升,均每天2次。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行小兒肺咳顆粒(生產廠家: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7416),1歲以下患兒,每次2克;1~4歲患兒,每次3克;4歲以上患兒,每次5克,每天2次。兩組均連續治療7天。
(1)臨床效果:經治療后,患兒癥狀全部消失,則為痊愈;患兒癥狀得以緩解,但沒有痊愈,則為有效;患兒癥狀沒有變化,病情加重,則為無效;(2)觀察兩組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激素1(IL-1)、白三烯B4(LTB4)、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指標。
結果見表1,實驗組治療效果更好,優于對照組,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

表1 兩組效果分析[n(%)]
見表2,實驗組治療效果對炎性遞質的影響大,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表2 比較兩組炎性遞質(士s)

表2 比較兩組炎性遞質(士s)
組別 例數IL-1(ug/L) IL-8(ng/L) LTB4(ng/L) TNF-α(u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70 17.98±1.65 9.65±0.57 19.37±1.35 8.64±0.37 130.52±0.64 43.15±2.15 31.42±0.52 14.12±0.34對照組 70 17.24±3.64 10.23±0.37 19.86±3.26 9.12±0.91 130.61±0.93 51.23±7.15 31.35±0.61 17.61±3.56 t值 1.5491 7.1408 1.1618 4.0881 0.6669 9.0543 0.7306 8.1649 P值 0.1236 0.0000 0.2473 0.0001 0.5059 0.0000 0.4662 0.0000
支氣管肺炎是患兒肺部不成熟引起的,其以肺實質的慢性炎癥為特征,而激活炎癥細胞有很多遞質,包括IL-1、LTB4等,其會對患兒肺部結構產生影響。臨床治療此病多以抗炎藥物為主,旨在取得止咳平喘的效果。易坦靜又叫做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其對肺組織的親和力很高,通過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分解患兒氣道中痰液,使其順利排出,同時還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雖然此藥效果較好,但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中醫認為,支氣管肺炎是由臟腑不成熟,抵御功能差,外邪入侵傷于肺引起,病情持續發展,會出現咳嗽、肺啰音等癥狀,治療關鍵為祛痰止咳。小兒肺咳顆粒屬于中藥制劑,方中有沙參、人參、白書、桑白皮、茯苓、地骨皮等22味藥材,可以宣肺益脾、清瀉肺熱,達到化痰燥濕之功效。將其與易坦靜聯合運用,可以達到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消除肺部炎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中,患兒使用兩種藥物(易坦靜、小兒肺咳顆粒)聯合治療后,效果顯著較好,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在炎性遞質水平方面,實驗組各項指標改善的更加明顯,說明藥物治療效果要好于單獨運用易坦靜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中,給予易坦靜與小兒肺咳顆粒治療,效果較好,臨床意義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