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磊
(江陰市中醫骨傷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22)
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正在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糖尿病雖屬于慢性病,目前擁有多種治療方法和藥物,但隨著病情的發展,難免會出現各類并發癥,而糖尿病性胃腸病就是其中之一。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腸胃道癥狀,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吞咽困難、泛酸、腹痛和腹瀉以及便秘等。以往在糖尿病性胃腸病的治療中多采用西藥,但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隨著中醫學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中西醫聯合的方法,能明顯提升治療效果。文章就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腸病患者為例進行研究,分析健脾益胃湯聯合西藥在治療該疾病中的應用效果,詳情如下所述。
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胃腸病患者為例進行研究,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參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而研究組給予健脾益胃湯聯合西藥進行治療。參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段為60-75歲,平均年齡67.6±3.8歲,病期為5-14年,平均病期9.1±2.2年;研究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段為61-75歲,平均年齡67.9±3.7歲,病期為5-15年,平均病期9.7±2.3年。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并確診,臨床癥狀出現時間已超過6個月,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內容和目標,自愿加入并簽署了同意書。已將同時患有其他嚴重臟器類疾病、血液病、泌尿系統類疾病的患者排除,同時還排除了近期有過腸胃手術的患者和意識不清醒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均較為完整,經統計學對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給予以往的常規治療,即西藥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日常飲食給予了指導,并引導其保持穩定且恰當的運動習慣。西藥治療方案主要由諾和靈、維生素B1和甲鈷胺片以及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組成。諾和靈其國藥準字號為:J20160057,采用皮下注射法,每日2次,每次50R(國際單位),讓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保持在6-8mmol /L 范圍內,飯后2h 血糖值保持在9-11mmol /L 范圍內。維生素B1的國藥準字號為:H21020423,每日口服3次,每次10mg。甲鈷胺片的國藥準字號為:H20030812,每日口服3次,每次500μg。而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的國藥準字號為:H19990317,每日口服3次,每次5mg。
研究組在參照組的西藥治療基礎上增加了健脾益胃湯,該中藥由黃芪、太子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藥、山楂、神曲和法半夏以及甘草等中藥材制成,其中的藥量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調整。若患者存在腹脹現象,可增加木香和旋覆花;若有泛酸和犯惡心的現象,可增添瓦楞子和海螵蛸以及生姜;若有明顯的腹痛現象,可添加延胡索和白勺等,治療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結合患者的癥狀及時調整藥方。用水煎服至200ml,每日制成1劑,分兩次服完。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
治療效果可分為三個層級。治愈:患者的臨床各類癥狀均已消失,可正常飲食不存在吞咽困難;顯著: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評測中至少減少了75%;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評測中至少減少了5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評測中減少幅度小于50%。此外還要比對患者三個月的隨訪結果。
本次研究中應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 20.0 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計量用平均數和標準差表示,用t 驗證,計數用n 和%表示,用卡方驗證,P<0.05,則為有意義的組間對比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例),其中治愈者10例、顯著者16例、有效者22例、無效者2例;參照組的治療總效率為88.0%(44例),其中治愈者8例、顯著者13例、有效者23例、無效者6例。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經驗證P<0.05。
經過3個月的隨訪,研究組中共有8例患者出現復發,而參照組中共有24例患者出現復發。治療后參照組的復發率為48.0%,明顯高于研究組的16.0%,經驗證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兩組中各有2例患者出現輕微的頭暈現象,但癥狀很快便已消失。
西醫治療糖尿病性胃腸病時所采用的維生素B 具有促進腸胃動力的效果,西藥治療雖然能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治療有效率明顯不高。中醫學中認為糖尿病性胃腸病屬于腹痛泄瀉,采用辯證治療法,主要以健脾補氣和燥熱益胃為主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參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而研究組給予健脾益胃湯聯合西藥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8.0%;參照組的復發率為48.0%,明顯高于研究組的16.0%,以上均經驗證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因此,在糖尿病性胃腸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健脾益胃湯聯合西藥相較于單純的西藥治療,能帶來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有助于降低復發率,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