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遠榮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自古以來,許多人都喜歡將其他人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分為三六九等,這是人類的一種劣性,在教學當中也不乏這種現象。在幾乎每一個課堂上,我們往往可以發現,學生常被分為“優秀、一般、差”三個等級,而這種分類具有極大的弊端,即純粹按照成績劃分。教師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則容易導致學生成績甚至人格形成的兩極分化,這將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學習的信心一落千丈,甚至因此而厭學、自卑,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而分層教學能夠有效避免這一情況的產生,讓全體學生都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下文筆者將講述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實際運用方法。
課堂是學生時代每位學生所處時間最多的地方,因此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則是教師調動課堂氛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疑惑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分層教學中對課堂提問進行分層,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必不可少。教師在備案之時,需要首先通過各方面因素了解每位學生之間的優缺點,準備不同的課堂問題,并通過對課堂的觀察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一提問分層方法面向全體學生,有助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找回自信心,找到自我存在感,從而積極投入于課堂中。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課堂中,這是個篇幅頗短的文言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在提問階段,學生對此的掌握程度也大有不同。
課外作業是迄今為止,我國教育中公認的最為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點的方法,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分層教學中對課外作業進行分層,且對批改等級進行分層為重中之重。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設計課外作業時,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可做,并且在可做作業的基礎上,有足夠的時間提升空間,引發他們潛藏于內心的競爭心理,從而得到不斷的提升。而在批改等級上,更應該以學生原本的基礎為對比,得到評價等級。對于學習基礎較差或一般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是只需要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即使只是碰到一點邊兒,但是如果有一定獨特的分析見解,且在做作業過程中認真負責,教師都可以給予鼓勵,并且以委婉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高要求,不僅需要言辭達意,更加需要添加自己的有理有據的創新理解,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以及對疑難問題勇于解決的品質,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對專題練習的“縮寫句子”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分別就不同的兩個句子采取三種不同的練習形式,并且將其難度呈階梯上升型,分別考察學生對縮句這一專題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夠提高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以句子“一只美麗的小鳥快速掠過了清澈的湖面”以及“我們經常走進超市購買整齊的貨架上的物品”為例,因為第一個句子結構較為清晰明了,是最基本的知識點,因此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就第一個句子進行練習,對第二個句子進行自我提升,而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就第二句子進行練習,對于基礎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改變句子的考察形式,如對于第一句考察形式轉變為填空題:小鳥( )了湖面。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并且寫清自己選擇哪個詞的緣由,而這同時也可以作為基礎一般學生的自我提升作業。這三部曲適用于全體學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縮句的本質,并且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生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的欲望,但是同時由于自小生活環境的不同甚至基因的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認真程度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也迥異,但是與此同時,大多數小學生由于尚未擁有獨立完整的思維,因此他們即使有上進的心,卻仍然難以找到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不如適當的對這些“貧困生”進行特殊的關照,俗稱開小灶,幫助學生從心理層次和認知層次上找到學習成績難以提升的原因,從而將問題逐個擊破,鼓勵全班共同前進。
分層教學是一個從課堂至課外都可靈活運用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特征,理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對各方面的教學進行不同的分層,使得教學內容與每一階層的學生都密切相關,并且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足夠的信心和興趣進行持續的語文學習。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分層教學為基礎,發展出更多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