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芳
(保定市清苑區第二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1100)
古往今來德育一直受到極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一個人的品德,對于人的一生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等孩子長大懂事了再教育也不晚。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品德教育要從小抓起,幼兒德育發展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今后的生存發展。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德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德育的目標強調從情感入手,這是符合幼兒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品德的培養是一種外塑和內化的過程,讓孩子知道“該做什么”及“如何做”,甚至到孩子“愿意做”,“習慣做”,品德觀念在孩子心中生根,同時讓孩子身體力行,這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對祖國的愛是人類的美德,是成才的巨大推動力。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愛,要從身邊做起。我們教育孩子要給父母、長輩帶來歡樂,學會關心、體貼他人等。雖然這些與祖國的概念并不直接聯系,但是這種愛卻是愛祖國的情感基礎,會為以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打下鋪墊。還可以通過參觀、游覽、旅行,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知道祖國的遼闊、壯美,對幼兒進行愛的熏陶,萌發對祖國的愛。還可以通過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如升旗、國慶節、端午節等,使幼兒感受對祖國的愛的情感。
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應該從小培養,是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幼兒從小不罵人、不打架、待人和氣熱情、講文明語言,學會尊老愛幼、到別人家做客不亂翻東西、吃飯守規矩等。同時,大人的一言一行也是幼兒學習的榜樣,作為她們的榜樣,我們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講文明、講禮貌。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常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不隨意指責、嘲笑、挖苦和恐嚇孩子,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游戲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害怕困難,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所致。對孩子的要求要盡可能符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并給予具體指導和幫助。當孩子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要及時給予肯定,即使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此外,還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事、故事、電影、電視等文藝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來教育影響孩子,幫助他們樹立對英雄形象的崇拜之情,產生模仿的愿望,從而建立行動的信心。
孩子中獨生子女很多,所以培養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玩具,游戲中遵守規則,不爭搶,對比自己小的學會謙讓、幫助,不能只顧自己,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孩子缺乏愛心,表現出自私、霸道、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強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首先,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礎。老師要積極地指導家長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感恩家長,尊重家人。讓孩子學會表達“謝謝”,只要是接受別人的禮物、幫助,都要及時說“謝謝”,使“謝謝”成為孩子的一種日常用語。要讓孩子學會謙讓,不給孩子灌輸自私的觀念,讓孩子在同伴之間、鄰里之間、家人之間學習謙讓,在謙讓的氛圍中成長。還要對孩子進行互助教育,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一種互助的關系,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在“互相關愛”中成長。
其次,幼兒園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關鍵。教師要將感恩教育融入幼兒日常教育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關愛幼兒,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捕捉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小片段,隨機進行愛心教育。還要抓住節日活動積極開展感恩教育,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社會教育是幼兒感恩心強化的平臺。幼兒園可以組織一些適宜幼兒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愛心捐助貧困兒童、為邊疆孩子捐書、捐物、賑災義演等,讓幼兒學習主動的關愛和幫助他人,強化感恩之心,真正學會關心人、幫助人。
活潑開朗的性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如何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首先,讓孩子自由玩耍。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在玩耍中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適應環境。這個是孩子幸福感很重要的來源之一。有了幸福感,孩子自然會更加活潑開朗。其次,讓孩子盡早融入到群體活動中,只有與人相處才能學會交往,在活動中要遵守活動規則,體驗得到的來之不易,珍惜成果,體驗到其中的快樂。最后,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要給予他們積極地引導,克服困難。同時,我們面對困難也要表現的樂觀開朗,以此來積極地影響孩子,這也是很重要的。
快樂的經歷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個性,使人熱愛生命。對孩子來說,快樂的經歷有助于形成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我們應該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尋找樂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交往中獲得快樂,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