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南昌市洪都小學,江西 南昌 330024)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碎片化處理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知識制作成動畫或者視頻講解給學生。目前,該教學方式已經成為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微課教學模式只利用10分鐘時間,即可將數學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微課教學模式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斷提升學習成績和效率。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電子科技產品應用范圍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課堂中,例如微課資源的利用,成為當前數學課堂輔助教學硬件設備。而且許多學校已經將寬帶網絡安裝在教室中,為多媒體設備使用創造良好的使用條件。在完成微課硬件設備安裝后,許多有助于微課制作的軟件不斷出現,并且幫助制作過程更加簡單快捷,為提升微課資源應用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1]。
在我國多地小學校園發展和建設過程中,由于生源情況較為復雜,導致學生的差異性問題十分突出。例如,許多家長的文化程度會間接的影響到學生,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儲備等問題上。
另外,教師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環境中,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嚴重。因此,應結合當前校園情況,將微課資源引進小學數學課堂中,為微課資源創造巨大的應用空間。教師利用微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可以靈活的學習數學知識,與教師之間達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可以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減少教師所要承擔的教學壓力。
首先,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能力的培養。其次,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許多問題無法有效的解答。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微課資源,其目的就是將數學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利用微課資源制作學習課件,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等,能夠更直觀的理解知識點,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注意到每名學生的學習狀態,突破原有的大班教學弊端,保證每名學生保持良好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除此之外,學生在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學生可以操作微課課件重復的觀看,直到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在微課教學模式實際應用中,微課資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目的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在對學生上述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將學生樹立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圍繞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鍛煉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并通過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圍繞微課資源為學生制定教學任務和目標,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教學內容。在實施微課教學模式中發現,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微課資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時,促進微課資源教學模式產生持續穩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2]。
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時,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微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以及獨立思考方式,學生可以獨立的解決數學難點。例如,教師可以在知識講解前,組織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隨后使用微課進行教學,通過上述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教師開展微課教學中可以使用對比教學方法,在對比教學法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對比方法將相似或者有關聯性的知識點建立關系,在將知識點建立關系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和總結能力,使教學過程具有的針對性特點不斷凸顯出來。
在微課教學模式中為不斷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并不斷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因素:一,教師應設計具有時效性的課堂教學內容;二,重視學生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教師在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如果學生在學習時遇到難點和重點,教師利用微課資源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數學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不僅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還為課堂教學時效性發揮重要的提升作用[3]。
綜上所述,根據新課改教育要求,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加強微課資源的應用,利用微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其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