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鮮竹
(沈陽市遼中區牛心坨九年一貫制學校,沈陽 遼中 110200)
音樂鑒賞不同于其他學科,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更多要求,同時需要學生長期的累積以及教師正確的引導,與語言類學科相比,它具有更多獨特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個人情感的表達,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到音樂中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因此,加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初中音樂教學經驗,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一番簡單的探討,希望能夠給廣大師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音樂對于學生的成長會造成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樂理知識,并且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長,但辨別能力尚不成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誤導,甚至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健康向上的音樂素材帶入課堂之中,并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打造視聽結合的音樂教學課堂。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的感官體驗能夠得到充分激發,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使學生的音樂潛力得以發揮。
例如,教師在教授“大海啊,故鄉”這篇教學曲目時,可以在網絡中搜集一些有關大海的圖片,并將其與音頻相結合,作為教學素材應用于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可以向學生播放該教學素材,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大海的魅力以及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家鄉的歸屬感。再比如教師在教授“中國話”這首曲目時,可以結合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比如臉譜,京劇等等,以加強學生對于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學生在這樣的教學課堂環境之下能夠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長期的積累下能夠自覺培養感受音樂思想感情的能力,加強音樂鑒賞素養。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只能依靠教材的教學曲目完成教學任務,或者通過在網絡中搜集相關是視頻或音頻播放給學生,而這種播放渠道往往難以為學生營造足夠的音樂氛圍,感受音樂現場的震撼以及魅力。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帶領學生去欣賞一些大型音樂會,讓學生親身融入到現場演奏,創作的氛圍之中,去感受音樂中或安逸或激情或瘋狂的情感,感受音樂的多樣性。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身心不僅能夠得到放松和愉悅,還能夠拓寬自身的音樂視野,在音樂中感受自我。
例如,教師在講解“國樂飄香”這一單元內容時,傳統的音像記錄往往不能夠滿足學生對于音樂的需求,因此,教師在前提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一些民族音樂會,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在音樂創作方面的天賦,以及他們在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再比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大型樂器演奏會,讓學生感受純音樂的魅力所在,感受到音樂對于人類美學意識的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參加此類教學活動,能夠在大環境下親身感受到音樂的內在涵養以及其所能蘊含的情感,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共鳴,從而豐富自身的音樂積累,不拘泥于課堂教學內容,使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提升。
音樂是具有創造性的,不同的人也會對相同的音樂旋律產生不同的理解。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落實的前提下,通過音樂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師教學中的新的任務。因此,在音樂教學課堂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音樂水平以及教學需要為基礎,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以及表達自我想法的機會。學生在討論之中不僅能夠加深自己對于音樂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吸取他人對于音樂的不同看法,豐富自己的音樂感受,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在組織音樂鑒賞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先向學生播放一段音樂素材,接著給學生一定思考時間,讓學生回憶該片段以及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對剛剛音樂的感受與想法。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出小組代表,并做總結說明。教師在曲目選擇時也應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同時注意素材的選擇不能過度偏離于教材主題。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能夠體會到音樂的多樣性以及音樂與人類情緒之間獨特的聯系,這樣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思路能夠得到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加強。
總而言之,音樂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科目,對于學生美學意識的培養以及生活情趣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結合學生的需求,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