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華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七中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
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雖然新課改的教學內容在我國各大學校內部不斷的在進行落實,但是課堂模式仍然會存在著一些傳統的教學弊端,不能夠很好地順應當前的時代發展對學生進行符合時代對人才需求的高質量教學。尤其是在我國地理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仍然是采用傳統的課堂板書形式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指導。這種課堂模式十分的死板和片面,不能夠將地理知識生動的展示給學生,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沒有依靠當前的科技發展成果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成果和課堂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融合,不能夠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高效化的教學指導,沒有將課堂模式進行創新,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喪失了學習積極性。教師沒有意識到第二課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不注重打造第二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更加高質量的教學指導,學生無法理解到書本當中的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做到及時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這樣就不利于打造現代化的高質量地理學習課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以及總體地理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我國在開辟第二課堂的過程中,仍然會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為我國的第二課堂開辟時間較晚且發展緩慢,而且仍然存在著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弊端,所以應當不斷地吸取其它學校教師在開設教學第二課堂的教學經驗以及積極學習具體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并結合我國當前的具體地理課堂教學實際進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夠更好地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對學生進行更加高效化的地理學習指導。例如,教師可以在第一課堂教學時給學生不斷的滲透開展第二課堂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對第二課堂學習產生積極參與的心理,從而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第二課堂的學習當中去。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堂實踐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提升自己。
其次,教師應當在地理課堂上不斷的借助多媒體來對學生進行一些生動的地理圖片展示,例如,在學習“洋流”這個地理課程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各大洋流的運行過程以及回流過程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這樣就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地理能力的提升。眾所周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時都是通過第一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而第一課堂上的知識大多都來源于書本,學生往往只是學到了一些課本的地理理論知識,而第二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對學生開設第二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水平。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進行課外寫生活動,通過開設戶外學習來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的實踐認知,學生通過觀察當地的地形對比多媒體設備中教師播放的不同地形情況,讓學生感受四季的變化以及天氣的變化情況來獲取相關的地理知識,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在學校內組織一些相關的地理學習活動,開設一些具有地理知識主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其中;也可以讓學生之間展開互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參與地理知識主題課外活動來加深學生的地理學習印象。例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地理理論學習知識結合到地里主題課外活動當中,并且在活動結束后還可以向老師和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進行地理知識經驗交流,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綜合能力以及地理理解能力。
綜上所言不難看出,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步伐,如果不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就不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指導。因此,地理教師應當注重打造教學第二課堂,通過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我國地理課堂教學當中,雖然第一課堂能夠很好地交給學生一些相關的地理理論知識,但是在第二課堂卻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因此,注重打造地理學習第二課堂是刻不容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