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兵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第四小學,江西 新余 338000)
眾所周知,作文占據了語文試卷的80%的比重,所以,作文是提升語文成績的重中之重。生本教育的宗旨不同于普通的灌輸式教學,它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為基本,是一種方式,也是一種理念。這種新型的教育方式與語文作文教學完美結合,更加凸顯了語文教學成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作文的地位無法取代,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現今很多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而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不僅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也推動了語文教學的發展和進步。生本教育理念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以下內容將具體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開展生本教育。
小學時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時期,對于剛剛走進校園的小學生來講,他們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還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所以,這就需要老師慢慢引導,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不斷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對語言表達有自己的感悟,減少作文寫作中的口語化表達。慢慢教導學生,避免一味追求成績,忽視學生的個人愛好,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真正的喜歡,才能提高語文成績[1]。
小學時期,很多學生才剛剛接觸了解語文學習,小學生自身還沒有自我閱讀意識,心性還沒有完全定下來,充滿浮躁、不安。可以說,書本對于他們來講,就是煎熬,本身不喜歡閱讀文章,加之沒有閱讀意識,想提升寫作水平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因此,老師就要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發掘學生興趣,有序組織學生閱讀,多督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小學生還沒有自己的觀念,所以小學是個樹立觀念的重要時期,這時就需要老師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多接觸新鮮事物,慢慢打下基礎[2]。
現今,很多老師的教育方式就是枯燥乏味的書本式教學,老師在講解作文時,通常都是先教授寫作技巧,完全忽略了作文的本真,只有技巧的文章并非為好文章,往往優秀的作品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只是在作文寫作中,作者是以一種細膩而不同于口語化語言表達出來而已。因此引導學生挖掘現實生活中的寫作素材,是教師的職責之一,同時也是小學語文作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以學生本,老師們以學生為主,真正做到引導并幫助學生,發掘身邊的素材,寫出的作品才能更加貼近生活,反映真實情感[3]。
老師是遠遠比學生閱歷豐富的,經歷的也比學生多,在語文寫作中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但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的文章時總是死板的依照課本答案的注解來評價,并沒有任何生活經驗,也沒有依據真實情況來評判,長此以往,學生也會變得只會關注答案,不關注實際情況,使作文成為批量化產物[4]。
正如杜甫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寫作時才能不愁“無米之炊”,閱讀環境是學生進行創作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格外注重學生的閱讀環境,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有趣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自己寫作需要的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選擇空閑地點,設立讀書角,號召同學放入自己喜歡的各種書籍,每天或每周選出時間,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所學到的內容,其次,老師還應經常鼓勵學生,表揚鼓勵積極發言的學生,從而帶動全班同學的寫作熱情,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微信平臺,定期發布好的書目,供同學參考閱讀,讓同學在課下時間也能接觸到一些優秀讀物,積累優秀語句和寫作技巧,并讓家長督促學生課后閱讀,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閱讀時間,也可以增加家長與學校的互動,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狀況。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比賽,如閱讀量比賽、優秀詞句積累量比賽等,帶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熱情,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下快樂閱讀[5]。
在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通常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學生處于被領導,被指揮的狀態,本身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低,長此以往,小學語文作文課堂的效率將慢慢變低。而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學生處于一個相對平等的地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會增多,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輕松,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增加。其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前,可以組織學生先預習題目,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有了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教育中,也會進行的特別順利,寫作水平自然會提高。最后,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學習,給予學生獨自展示的機會,取長補短,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多交流,多互動,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當今,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很多老師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因此,教師應樹立正確的生本教育思想,積極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生與寫作的聯系,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積累,釋放學生天性,提升表達力和個人素養,展現出屬于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