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
雙語藝術教學是我園一大教學特色。幼兒在掌握雙語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綜合能力得到發展與提升。
色彩是幼兒認知世界的途徑之一,色彩教育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良好的色彩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掌握豐富的色彩內容,使幼兒豐富繪畫色彩的知識體系,提高幼兒使用色彩的能力。
幼兒在中班年齡階段,可以有效區分紅、橙、黃、綠、藍、白、黑等顏色。研究還發現,4~6 歲幼兒在美術作品中最偏好的顏色是紅色和黃色,其次是藍色、綠色、粉紅、橙色、紫色、黑色。幼兒對紅、黃、藍(三原色)和橙、紫、綠(三間色)的認知與運用,在色彩教學中十分關鍵。本教案以中班下學期4~5 歲幼兒為研究主體,對其“三原色與三間色”的雙語藝術活動進行觀察與分析。
外教老師想通過本次藝術活動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 學習三原色與三間色的概念與英文。
2. 理解三原色變為三間色的基本原理。
3.理解ABC 的邏輯規律。
1.教師詢問幼兒紅、黃、藍與橙、綠、紫的英文。
2.教師給幼兒介紹兩組顏色(三原色、三間色),并告知其英文說法(Primary colours,Secondary colours)。
3.給幼兒示范用三原色、三間色,分別畫ABC(例如:紅、黃、藍)規律的圓形圖案。
1.幼兒對于顏色的英文單詞掌握較好,但對于三原色和三間色的概念還沒有清晰的認知和區分度。
2.幼兒對于運用ABC 邏輯規律進行藝術創作還需要一些實例的引入。
經過反思,在與外教老師探討之后,我們將教學活動進行了如下調整:
1.從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調整為兩個課時的教學活動。
2.在“三原色與三間色區分與理解”環節,從原來的純理論和知識點講解調整為幼兒動手實踐三原色變為三間色的過程。
3.在“ABC 的邏輯規律”環節,從原來的展示ABC 邏輯圖形調整為引入一些含ABC 邏輯規律的實物展示,再請幼兒在創作時進行實踐。
第一次教學活動“紅黃藍奇妙變變變”,通過一些實物(蘋果、香蕉、樹葉等)及紅、黃、藍、綠、橙、紫顏色的色卡和顏料,讓幼兒感受與認知,使其掌握紅、黃、藍、橙、綠、紫、三原色、三間色的英文,并通過三原色顏料兩兩混合的涂鴉實踐,發現三原色轉變為三間色的規律,體驗動手樂趣。
第二次教學活動給幼兒展示生活中ABC 圖形的邏輯規律的物品(比如ABC 圖案的毛衣、杯墊、雨傘、T 恤等),使其感知規律之美;同時讓幼兒分別用三原色、三間色ABC 規律,給對應的圖片上的物體涂上顏色,體驗ABC 規律之美。
在教學活動內容調整后,幼兒的作品呈現更好的規律性(ABC)、幼兒也能更準確地將三原色、三間色區分開,體驗色彩變化的樂趣,豐富作品的創作與想象。多數幼兒在本次藝術活動中能很好地掌握三原色轉變成三間色的規律,并結合ABC邏輯規律進行藝術創作。
總之,一堂雙語藝術創作課,需從幼兒的視角出發,關注其經驗的習得與能力的積累,“多詢問、多鼓勵、多贊美的態度,促使孩子有信心去嘗試各種方法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從中獲得喜悅和自信”,以熟練的語言(雙語),更好的表現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