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聰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復興小學校,四川 涼山 615601)
提問互動無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基礎而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提問能夠準確地了解學生理解知識點的程度,并且形成學生一定的數學思維模式與獨立學習精神。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并不是提問活動的客觀存在性決定了教學活動具有啟發性與思維性,而是問題設置的方式與來源,教師提問的技巧,提問主體的變化深刻地影響著提問的效果。因此創設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就顯得至關重要,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小學生從家庭走出,進入學校學習的時間并不長,這也就意味著小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保留著生活化的、自由不受限制的思考方式。這不僅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大特征,更是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大突破口。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到很多教師將教學這一活動局限在了單薄的教材范圍內,導致學生難以將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經驗、想法、經歷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造成了課堂的沉悶和枯燥。為了改變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教師不僅不能壓抑學生的天性,更要創設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具有突出生活化特色,利于學生展示生活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思考積極性的問題情境。舉個簡單例子,當課程進展到認識多種多樣的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舉一個圖形例子比如三角形,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品的實例,以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互動、討論情緒,并且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三角形的特點和一般用途。
游戲是小學課堂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活動形式,它不僅能夠較好地調劑課堂氛圍,更能夠打造一個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展示自我、提高綜合能力的平臺。在創設游戲化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過程中,我們教師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是如何保證游戲活動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如何將學生帶入到游戲化的問題氛圍中來。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教師是否能夠真正抓住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是否能展現出完整的數學學科特色,是否能夠借用巧妙的提問技巧提高游戲教學的效率。
就以我個人的一段教學經歷為例,在立體圖形的教學這一章節中,我將學生按照座位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小組,然后給每一個小組分發了一塊橡皮泥和一把小刀,接著再讓學生根據我提出的圖形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對應的形狀。這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充分調動了自己的手、腦、眼、耳等感官,在難度較低,趣味性較突出的游戲氛圍中提升了數學感知力,并且實現了快樂學習。同時學生在捏橡皮泥的過程中還會產生自己的疑問,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拓寬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內涵,為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傳統的小學數學提問過程都是教師在設置好答案的前提下,再形成一定的提問情境,從而將學生一步步引向自己的教學思維模式。這種形式的問題情境創設雖然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方向正確性,但是卻并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產生“處處皆有疑問,處處皆可發問”的意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個性化能力沒有得到較好地發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僅要用已知的信息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更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未知的疑問,產生個性化的數學學習特色。一方面,我們教師要敢于打破教學的常規,為學生創造一種全新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思考的矛盾,從而激發學生不斷探索進取與鉆研。例如設置多種問題切入角度和解答思路,鼓勵學生不斷優化問題回答過程等,讓學生感受到質疑、思考、解答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對于學生提出來的數學問題,我們教師應當認真對待,不僅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形成合適的講解思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拉近教師個人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建立起與教師思維、數學知識的共鳴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興趣。
小學生對于抽象數學的理解能力還有所欠缺,如果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的按照公式和概念來講解或者提問,學生勢必會產生厭煩情緒和學習的枯燥感。而針對好奇心強的小學生來說,形成趣味故事化的問題情境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如果要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和記憶知識點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也就是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作為設置數學問題的背景來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學前給學生講解相關的數學故事,例如用阿拉伯數學的起源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課堂集中力從而增塑造學生基本的數學概念與感知力。另一方面,利用故事形成相應的問題背景也是一種較好的提問方式,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到具體的故事中,形成一定的故事完整性來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用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為背景設計簡單的加減計算問題等。
創設學生和教師雙方都滿意的數學問題情境并不是一件簡單而且速成的事情,相反的更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地教學實踐和經驗汲取來達成這個目標。所以在每一堂課結束后,教師都要對自己所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效果和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后反饋結合起來,認真思考其中不足的地方和出色的地方。對于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失誤的地方,教師要找準其失誤點,明確是方法本身的缺陷還是方法運用的場合、對象錯誤,并在下一次的教學中再次實踐和完善。對于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出色的地方,更需要教師將其中正確的理念觀點和實踐要點整理出來并認真記錄,為下一次的教學突破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反思中實現自我的發展,肩負起作為教師的根本責任。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安排有效的提問環節是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但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能忽視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這個課題。如果是高效的提問環節決定了學生學習能夠達成的目標,那么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則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道路上所能夠看到的風景,是對學生數學探索興趣、數學學習情緒、數學學習思維的有效提升過程。所以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為主的理念,創設出學生滿意的問題情境,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