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學,安徽 鞍山 114000)
如今核心素養理念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師需積極地將核心素養理念引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對于初中生物教師而言,他們在新課改下的中心教育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科學,培養學生應有的重要品質與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形成的可以適應自身發展與未來發展需要的重要品質和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具有學科特點的核心素養。因此,生物學科素養是一種充分突顯生物學科特征的核心素養。生物學科就是一門對生命及生命活動進行研究的學科,根據這一學科的實際特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涵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內容[1]。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實際上面臨著不少的教學困惑,而在新型的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展開生物教學,可以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之下切實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并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的教育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圍繞著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積極的探究。
課堂討論是一種學生相互間進行有效交流與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較高,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思維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觀點與價值觀念。而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初中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念,則可結合課堂討論法來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以《人的生殖》一課為例,教師要推進課堂討論活動的開展,則可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問題,助于學生在激烈的課堂討論過程中既可掌握好新課的重要知識點,又可使其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念。
例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自己是如何降生到這個世界的嗎?自己的身體又是如何在母親的肚子里形成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很好地引發學生自主進行猜想,并產生較強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動融入課堂討論氛圍之中,在不斷的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從中了解生命的形成和誕生過程,使其漸漸樹立起應有的生命觀念。
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生物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而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下,教師開展高效的生物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理性思維,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與科學探究能力[2]。因此,初中生物教師需對實驗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在其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例如在《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這一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可支持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為主的實驗操作活動。即是讓學生自主形成實驗小組,共同商定,提出小組的實驗猜想,并制定相應的生物實驗方案,再有步驟地落實相應的生物實驗方案,做好生物實驗過程的記錄,對該實驗過程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實驗結果,再制定小組的生物實驗報告。在這樣的生物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比較強,他們的思維也會比較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基于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同樣是初中生物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而且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這樣的實踐活動之中,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之中,觀察生活中與生物學科相關的現象,然后對其進行調查,再根據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社會生活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這無疑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對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著積極的作用[3]。
比如在《傳染病及其預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社會生活環境之中,去調查社會中存在哪些傳染病,并且了解現有的傳染病預防途徑有哪些。而學生在調查結束后,要提出問題:“現在還有什么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不夠到位?你有什么建議?”由此,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生物知識在身邊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學會運用現有的生物學知識來解決自己遇到的社會生活問題,學會承擔起維護社會安全的責任,使其樹立起堅定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當下生物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從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等幾個重要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實現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生物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這一生物學習過程中獲得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