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琪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汪二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500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集各種人生智慧于一身,是每一位國人都應當了解的國粹。語文的本質就是傳遞語言、文字、文學以及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小學語文教學會對這些學生的世界觀念和人生觀念產生較大的影響。國學是一個大概念,其中的內容量非常豐富,“國學熱”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了國民的民族觀念的復蘇和覺醒,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融合國學內容的時候應當進行慎重的選擇,切勿頭腦發熱的盲目跟風,認識到語文與國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逐步實現國學的傳承與閱讀之間的有機融合,讓傳統文化和金典國粹能夠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聽說讀寫。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求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但這不是終極目標,只是目標之一。其實,語文課堂是可以豐富多彩的。從語文核心素養“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這一方面來入手,我們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有深度和廣度。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字一詞皆有來歷。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知道它們的來歷。從文字教學來說,要帶領學生認識一個生字,不僅讓學生會寫會認這個字,可以讓學生知道這個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是會意、還是轉注假借。還可以讓學生知道這個字寫法的演變,甲骨文是怎么寫的,大篆小篆是怎么篆書的,草書、行書又是如何寫的等等。既要讓學生認識這個字,更要讓學生理解這個字的由來及含義。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后才會有繼承傳統文化的可能。
文字教學只是一個簡單的案例,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我們可以做到還有很多很多,需要老師們的創造與發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認真去做,對學生的發展是有重大價值的。通過這樣的融合,我們的教學內容顯得更為豐富,既能體現教師個人的文化素養,又能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需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中華經典文學閱讀氛圍,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耐心閱讀中華經典文學里面的優美句子。所以,班主任也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室墻壁上掛滿名人名句和詩詞歌賦,還可以利用黑板的空隙穿插美句,進而創造氣息濃厚的文學環境,這不僅可以使老師順利實行中華經典文學課堂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對經典文學著作的好奇心。
譬如,在班級后面的黑板上設立文學黑板報,老師和學生一起研究板報的內容和結構,古風、江湖、官場都可以添加到黑板上。比如一期可以以林黛玉葬花為主線,在黑板上畫出黛玉葬花的情景,并且在一旁標注相關聯的詩詞。還可以以《水滸傳》中的108將為主題,在板報上選取其中在官場快意恩仇,在江湖中瀟灑自如的故事,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有利于延伸學生的課外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學習機會。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語文離不開閱讀。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著作恰恰是學習國學的有效途徑。因此,結合小學三個不同的學習階段的培養目標,我們應該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習,由初步了解到深入品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在小學第一階段低年級教學中,我們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由字詞過渡到句篇,逐步引導學生背誦節奏感強烈的傳統文化詩篇。例如,背誦《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聲律啟蒙》等,讓國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陶冶學生的性情,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為走好人生的學習之路奠定基礎。在第二階段的中年級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語文學習園地中的成語故事,讓學生對成語中的歷史人物以及成語的出處、含義、用法有所了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成語“杏林春滿”“胸有成竹”等。在第三階段的高年級教學中,我們要著重引導學生由點到面進行國學學習,著重由課內文本學習延伸到課外經典著作的閱讀。例如,由文言文《楊氏之子》延伸到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由《伯牙絕弦》延伸到《呂氏春秋》;由古代小說《草船借箭》《將相和》延伸到《三國演義》,由《景陽岡》拓展到《水滸傳》等等。在閱讀中華優秀經典著作中學習國學,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得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似乎很困難,其實也不是什么難事,主要是要能夠用語文的魅力感染學生。語文的魅力何在?在于國學經典。帶領學生去學習語文,可以通過國學經典的融入,提升語文的品位,增強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感知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由此一來,學生便會有興趣繼續去學習,學習到的東西也能夠記牢固。比如學習一個成語,我國的成語主要是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經典名著等等。學習這個成語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與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這樣一來,就比學生單去記住這個成語就有意思得多。
總之,提倡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國學經典素材的選擇與發掘,讓他們更好地融入我們的教學,在慢慢教學路上能起到“潤物無聲”的功效,讓學生在經典文化的浸潤之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