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紅
(吉林省榆樹市土橋鎮光明學校,吉林 榆樹 130428)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講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實際的場景和事物里與教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從而跟隨教師的教學引導,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從而去掌握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情境的創設無疑是一種較為高效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數學學習的內部動機,也能為教師教學實力的發揮創設空間。是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情境設計的不斷摸索。
通過對學生心理認知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對于自己所了解或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表現出積極性和熱情,即使平時再沉默寡言的學生遇到他們所了解或熟知的話題時也會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借助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創設教學情景,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積極響應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
比如說,在課堂教學中倘若要一個學生去探究可以被2、3、5整除的數,學生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經驗使他們知曉什么樣的數字能夠被2、5整除,這時教師就可以把這兩個數字的整除規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此時學生基本可以做到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整個班級內此時應該處于比較熱烈的教學討論氛圍中。這時,教師都可以故作神秘地和學生打賭,對學生闡明無論他們給出一個什么樣的數字,教師都能夠立刻判斷出這個數字能否被3整除。如此,學生肯定會表示半信半疑,迫不及待地想出幾個數字來驗證老師說的話是否只是其夸下海口。當發現教師真的判斷出哪些數可以直接被3整除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好奇教師是如何做到的,對此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可能會直接向教師詢問是否有什么秘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仔細觀察他們所提出來的每一個數字之間的共性規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去自主探索能被三整除的數字的規律,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們將會對此產生深刻的印象記憶。在一次次這樣的情境思考中,學生的思維將產生油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的后期水平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與課程內容相聯系的生活情景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的愛玩的天性,在課堂設計中融入生活因素的同時賦予課堂情境適當的游戲意義,盡可能的確保課堂情境的生動性、趣味性,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逐漸抽絲剝繭,去慢慢意識到游戲背后所隱藏的數學知識。當游戲結束后,他們會對新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由游戲轉移到數學學習中。通過游戲教學,教師能夠高效地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游戲參與者逐漸過渡到數學知識學習中者,使他們真正在“玩中學”,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
比如說,在“小數的計算”這一課時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幫助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購買“西紅柿、黃瓜、茄子”等三種蔬菜,三種蔬菜的價格分別是“2.5元、2.6元、2.7元”,同時,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對這一生活情境進行實際模擬,讓學生自主選擇買家或者賣家的身份。扮演賣家的學生要向扮演買家的學生介紹每一種蔬菜的價格,而扮演買家的學生要明確說出自己要購買的蔬菜種類和數量,在此基礎上,雙方要共同計算購買的蔬菜的總價,最后核對雙方的計算結果是否一致,來確定這種交易是否能夠達成共識。在游戲中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其實也是寓教于樂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滿足了自己這個年齡對于游戲的需求,也提升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一舉兩得。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基本所有的小學課堂已經實現了現代化教學全覆蓋。因此,教師必須高效利用現有的多媒體媒介,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圖像、視頻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用動態的畫面去吸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向學生講解一些比較基礎的幾何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來解決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問題,使學生逐漸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恰當教學情境的設計。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思考中創設教學情境、在游戲中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盡可能地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水平,使學生們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掌握教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