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倩
(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成人中等文化技術學校,浙江 慈溪 315318)
當今社會的系列熱點問題是學校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且必須給成校學生正確引導與回答的問題。通過事實穿透、理念揭示、情感震蕩、行為磨礪等策略,或許能幫助教師解決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所謂熱點,是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由一定的社會思潮引發的人們共同關注、討論的焦點問題,或是在成校學生中普遍流行的行為傾向。任何熱點的形成絕非空穴來風,都基于一定的客觀事實。
雖然成校學生目光敏銳,思維活躍,關注社會,可塑性較大,但思想單純,辨識是非能力較弱,對國情了解不夠。雖然他們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積極的,但也有消極的東西。尤其當社會矛盾激化,熱點積聚,很容易引發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擺事實,無論是縱向剖析還是橫向比較,就是利用事實的證明力和說服力,消解成校學生的心理焦慮,排除心理障礙,以取得熱點教育的最佳效果。
成校學生熱點的形成,固然于客觀歷史環境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深層根源則是成校學生的自身的心理需求。毛澤東曾言,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爭論的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對待精神世界的東西,運用事實穿透是一方面,但還得講道理——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理論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對各色熱點具有超強的揭示力,能通過紛雜的熱點現象有效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質。通過理論教育,可使青年形成科學理念,以彌補其心理的幼稚,認識的不足和經驗的匱乏。成校學生的熱點生成并非全是“不良傾向”,青年人并非天生“叛逆”個性,其良性一面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理念揭示熱點實質,才能徹底說服青年,但不可或缺的問題是,如果成校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缺氧”,就會找不到用之于指導自己行動的理論“參照系”。有的相信歪理邪說,有的怪論迭出,有的行為乖戾,這對他們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顯然是極為不利的。找準熱點成因,施以理論教化充分施展科學理論的揭示力,有利于成校學生的理論修養水平,促進他們科學理論的形成,有利于成校學生運用真理的武器去解析社會現象,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質。
事實說服和理念揭示,是通過成校學生內心情感的震蕩而起作用的。如果客觀事實沒有穿透成校學生的精神世界引起其心靈的共鳴;如果科學理論不能和成校學生的情感相融,成為指導成校學生言行的“參照系”,使之理性地思索現實問題,那么就不可能有效地轉化熱點。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庸俗化,空洞說教,形式主義授課,使成校學生對政治學習和理論教育形成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誤,不僅不利于熱點轉化與疏導,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巨大的損失。
教師應通過心與心交匯而生成的心靈力量去震蕩學生的情感,驅動學生將憂患意識上升為愛國主義情感,將不滿情緒轉化為刻苦學習、奮力拼博的動力。教師應通過榜樣的感染力去催化成校學生奮進。盡管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權力至上、行賄受賄、求神弄鬼、行兇搶劫等社會丑惡風氣、現象對成校學生的內心有極大的影響。但這并不能排除典范感召力的作用,社會上涌現的許多好干部、好公仆、好黨員在兢兢業業、甘守清貧地為黨為人民辛勤操勞,無私奉獻,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有血有肉的典型,就是疏導熱點的好素材,是教育成校學生的好教材。
過去的經驗證明,對成校學生的熱點教育不能僅逗留于課堂之中、書本之上、校園之內,不能僅靠口頭的弘揚,字句的渲染。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溶入社會大舞臺。去親身體會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華,以利于熱點的升華。成校學生置身子校園之中,對社會缺乏了解,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及認識上的偏頗,難免有些偏激的言語,甚至過火的行為,而一些成校學生自認為是合理正確的東西,移植到社會大環境中卻是經不起推敲和檢驗的。熱點問題既需要事實的證明,理論的揭示,情感的遷移,但更需行為的升華。
熱點的升華可表現為幾個層面:首先,成校學生走入社會通過實踐鍛煉可有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用自己的所學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如:讓學生目睹山區孩子對知識的渴盼,把握現階段的社會教育發展現狀,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上進心。其次,學生走入社會在鍛煉自己的心智,磨礪意志的同時,認清熱點形成的社會背景。明確激情和沖動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從而認識到發奮汲取科學知識,用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重要性,提高透視熱點的能力。
1.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一是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認識自己:回顧過去、審視現在、設計將來。二是以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革命傳統和社會公德教育,以豐富的內容、多種多樣的形式向學生進行灌輸教育,要隨時幫助學生校正人生方向。同時要以社會上存在的不良丑惡現象和行為為反面教材,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對其進行科學、辯證的分析和識別,解開學生認知上的疑惑,使之明辨是非。
2.喚醒他們沉睡已久的自信與自尊。克服進“成校”低人一等、沒出息的思想,使之感到自己也有光明的前途。其次,要充分發掘這個群體的閃光點,幫助其找回自尊和自信。要為學生提供能充分展示其才華的平臺,使之在學習和活動中受到重視和尊重,從而不斷增強其自信心。
3.要傾注以愛心,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大部分職校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歧視、指責較多,得到的關愛較少。因此,班主任要多給予其關愛才能使其缺少愛心的天平恢復平衡,喚醒其對集體、社會的熱情和對他人的關心,也才能使其以愛心回報社會。要學會欣賞和信任學生。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每一點進步。發現學生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要及時給予鼓勵和熱切的期待,讓學生體驗成長、感受進步的愉悅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