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吉兵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一中,湖北 十堰 44260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綠色化學有如下闡述:“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由此可知,化學學習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化學知識,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更需要引導學生正視化學帶給人類社會的危害所在,從而讓學生在接觸和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綠色化學、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及習慣。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應如何踐行綠色化學的教學工作?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并通過教學活動中的點滴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促使廣大學生群體認識到綠色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所在。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領域,均有化學存在的身影。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在為我們帶來好處、便捷及收益的同時,也在不斷傷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可以說,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倘若每個學習化學、研究化學和應用化學的人,都不注重化學與環境的關系,則勢必導致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行。有的人片面認為,學生的第一目標是學習。學校不是工廠,化學實驗規模小、時間短,對環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誠然,相對于工廠生產,高中學校化學實驗對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因小見大,日積月累,環境問題同樣不可小覷。更重要的是,學生們沒有潛移默化養成環境保護的良好習慣,則整個教育活動也失去了本質色彩。基于此,教師要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為學生們作出表率,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問題,讓綠色化學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融入,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應如何開展?首先,結合實驗教學所需,杜絕污染性實驗的擴大化。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不少實驗學習的主題,學生們都需要親自試一試、做一做。在觀察、傾聽、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獲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而眼、腦、耳、手等多器官協調運行,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們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們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說,化學實驗的開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但是,這不表示所有的化學實驗都可以無限的放大,不顧及后果的進行拓展延伸。比如說,在教學“濃硫酸脫水性”的實驗中,學生們需要使用到濃硫酸這一具有高度腐蝕性和污染性的危險試劑。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如果教師不提前向學生們解釋說明,學生們難免會大劑量使用濃硫酸,從而導致蔗糖的體積過度膨脹,并在實驗過程中產生有危險性的二氧化硫氣體。為此,對于“濃硫酸的脫水性”實驗,要特別向學生們交代,濃硫酸的選取量不宜過多,要打開窗戶和室內的風扇,確保室內通風條件良好。其次,善于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規避高風險實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有些化學實驗的操作,帶有一定的風險性。比如說,在“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反應”的實驗教學中,氯氣是有毒氣體,整個實驗過程的安全性較難把控。為此,教師可通過組織形式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到氯氣與金屬鐵、銅等發生反應的現象,也可觀察到氯氣與非金屬氫氣之間發生反應的現象。或者,教師以演示實驗的方式,也可極大保障實驗教學的安全性。
相對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而言,高中化學實驗的復雜性極大提升。一次完整的實驗教學,學生們需要使用到多大十幾種以上的器具,而實驗所需的原料也各不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次實驗結束后,都會產生大量的固體、液體和氣體廢棄物。對于實驗后產生的廢棄物,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加以回收,不僅會導致整個實驗室變得凌亂不堪,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環境污染,而師生長期處于被污染過得實驗室內,自然對體質健康不利。落實綠色環保,需要我們在優化實驗設計,謹慎開展實驗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實驗廢棄物回收利用。一般來說,對于固體廢棄物,要分類收集,根據廢棄物的利用率,選擇二次利用,如不能繼續利用,則應當集中后合理處理,而不能隨意丟入到垃圾桶內。對于實驗中產生的氣體,在不能回收利用時,要盡量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驗室的基本條件,將有害氣體無害化處理。因實驗操作不當泄露出有害氣體,要視情況及時中止實驗,或者采取補救的方法措施,避免有毒氣體肆意蔓延。對于實驗產生的液體廢棄物,如堿性溶液、酸性溶液等,可采取中和反應,調和其PH值,在檢測無污染后方可排放。總而言之,做好對實驗廢棄物的回收和利用,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化學實驗的運行成本,一方面可極大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對建設綠色化學實驗室意義重大。
思想意識是個體行為模式的指南。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在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全面、深入、細致考量教學主題與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是否具備科學性、環保性。實驗教學中,以滿足教育的需求為標準,合理控制各類化學試劑、藥品的使用,從而降低污染性氣體、液體的排放。高危實驗,可通過教師演示或視頻播放的形式加以替換。綠色環保,人人有責。作為學生,要做環境的保護者,而不是破壞者和旁觀者。實驗結束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合理的處理廢棄物,學習從細節方面保護環境,構建綠色化學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