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明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二公司,河南 濮陽 457000)
本次施工中工程積極配合地質、定向、綜合錄井、電測等單位,進行了地質常規錄井和完井電測等工作,按要求取全取準了各項資料,達到了本井鉆探目的,出色地完成了本井的施工任務。
一開主要鉆遇第四系地層,由于上部易垮塌,可能含淺層氣,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鉆具結構Φ444.5mmPDC鉆頭+730*631配合接頭+630*630配合接頭+Ф203mm鉆鋌×1根+Ф203mm無磁×1根+Ф203mm鉆鋌×4根+410*631配合接頭+Ф178mm鉆鋌×6根+Φ127mm鉆桿。旋轉開眼,并采用輕壓吊打的方式(鉆壓0-20kN),確保井眼打直。選用排量58-60L/s,根據井深和鉆時情況不斷調整。為防止砂卡,接單根做到早開晚停泵,加強剎把操作,嚴禁溜鉆頓鉆,擴劃眼工作,及時修復井壁。及時調整鉆井液性能以滿足井下攜砂要求,并保證泥漿泵鉆進上水良好。在鉆進過程中及時觀察返砂情況,安排專人在圓井內攪動泥漿,保證潛水泵能及時抽出返砂,防止淤積。為保證下套管順利,一開完鉆后進行起下鉆拉暢井壁,充分循環鉆井液清洗井底。該井段鉆遇地層為棕黃色表土層、細砂層、砂礫層。下入天津產鋼級J55×Φ339.7mm×9.65mm共28根(不含聯頂節),表層套管下深304.49m,下入套管串總長294.01m,(含浮鞋0.37m),聯頂節長度為11.26m,聯入10.48m,轉盤面以上0.78m。固井數據:最高密度1.94 g/cm3,最低密度1.78 g/cm3,平均密度1.87 g/cm3,水泥漿返至地面。套管試壓合格。
(一)優選鉆具組合和鉆井參數,鉆頭選型不僅要考慮地層可鉆性,還要考慮預防井斜的問題。根據實鉆情況,并對下部所鉆地層預測,進行鉆頭選型,保證井下安全,提高機械鉆速。
(二)二開井段采用MWD隨鉆測量,嚴格控制井斜。
(三)地層交界面、軟硬交錯地層至少吊打鉆進,要認真卡準地層位置。
(四)加強井眼軌跡跟蹤監督,按施工設計進行測斜,及時分析井斜及位移變化情況,以便采取措施。井斜變化嚴重時加密測量。
(一)套管環空間漏失
發生經過:二開中完(井深2160m)下套管完循環,單雙凡爾循環4h后開三凡爾循環,15min漏失4.5m3(漏速18m3/h)。
分析原因:套管環空間隙小滲透性漏失
處理簡述:小排量雙凡爾循環,開泵15min漏失2.5m3(漏速10m3/h),降低排量單凡爾循環30min漏失2m3(漏速4m3/h),期間配備堵漏漿 20 m3,加入隨鉆堵漏劑4.5t,補充泥漿量20 m3(PZ-7 300Kg,FT-1 300 Kg,低粘250 Kg)堵漏漿入井后開雙凡爾無漏失,14:30開三凡爾循環1h返出正常,后開四凡爾循環正常無漏失。堵漏期間漏失泥漿9m3。
堵漏漿配方:配堵漏漿 20 m3,加入隨鉆堵漏劑4.5t。
(二)微裂縫漏失
發生經過:鉆進至井深3579m時發現漏失,漏失泥漿7m3(漏速5.33m3/h)
分析原因:微裂縫性漏失
處理簡述:采取邊鉆進邊堵漏,地面加入隨鉆2t,超細碳酸鈣1t,鉆進至井深3582m恢復正常,共計漏失17m3鉆井液。
堵漏漿配方:隨鉆2t,超細碳酸鈣1t
(三)滲透性漏失
發生經過:短起至套管鞋后下鉆至2900m,單凡爾開泵,逐漸加大排量,開三凡爾循環正常,下鉆至井底,單凡爾開泵循環發現井漏,30min漏失11m3(漏速22m3/h),觀察井口能見到液面,但開泵不返漿
處理簡述:短起至3100m,泵入井內22.5m3堵漏漿,井口不返漿,停泵后井口能見液面在套管頭處。起鉆共漏失15m3,起完后換牙輪鉆頭加常規鉆具組合下鉆,下鉆期間未見返漿,下鉆至井深3566m,環空灌漿共漏失泥漿量13m3,泵入堵漏漿35m3,替漿30m3,初始井口返漿,后逐漸減少,最后井口失返,此次共漏失泥漿量65m3。起鉆環空灌漿,井口能見液面,起鉆至套管鞋靜止堵漏14.5小時。單凡爾試循環漏失12方,漏速24 m3/h,繼續靜止6.5小時,起鉆下入光鉆桿至1000m,下鉆過程中井口不返漿, 單凡爾循環(灌入30 m3泥漿灌滿,初始循環過程中漏失13m3,循環1小時后不發生漏失),分段循環下鉆至套管鞋(每次下10柱鉆桿,單凡爾循環一周),下鉆返漿,單凡爾循環調整泥漿性能(密度調整到1.17 g/cm3),之后分別以2、3個凡爾循環,均未發現漏失,恢復正常。期間共計漏失189 m3。
堵漏漿配方:隨鉆12t,復合8t,超細碳酸鈣4t,核桃殼1t,燒堿100Kg,土粉1t。
固井質量作為工程質量的重要部分,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可靠保障。
第一,完鉆以后我們進行了細致的通井工作,反復通井擴眼,充分調節泥漿性能,達到完井液標準,使得電測和下套管作業十分順利。
第二,對送井套管進行嚴格檢查、通徑,認真丈量;對固井工具和附件,嚴格檢查,確保其質量;下套管密封脂涂抹均勻、逐根按要求扭矩緊扣,下放時控制速度,并及時灌滿泥漿。
(一)上部井眼大,返砂量大,因此必須保證足夠的排量清砂,使用好固控設備,保證足夠泥漿處理量,避免泥漿有害固相過多,造成井下復雜情況。要堅持短起下,及時修復井壁。
(二)在井漏的地方,泥漿密度應盡可能地破試驗走上限,有效地抑制泥巖膨脹和地層滲水,使井壁穩定,減少井下出現嚴重掉塊現象,影響鉆頭使用,同時消除井下事故隱患。
(三)加強對入井鉆具的檢查工作,該區營城組地層研磨性強,軟硬交錯,鉆進中伴有蹩跳鉆現象,對鉆具造成的損傷較大,發現泵壓下降和懸重不對,必須起鉆檢查鉆具。要定期進行鉆具探傷,以防鉆具事故。
(四)使用好泥漿凈化設備,泥漿性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