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高三(6)班 張筱溪

數形結合巧妙地將直觀的空間圖形與抽象的數量關系有機結合,其實質是數與形的相互轉換,是數學解題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策略。
我在數學解題中重視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優化了解題途徑,提高了解題效率。
對于某些數學問題,其代數式在變形之后往往有一定的幾何意義,如代數中的二元一次方程與幾何中直線的截距緊密相聯,比值則與兩點連線的斜率息息相關。
我在解題過程中,注重思考由“數”想“形”,以“形”助“數”,常常將代數問題幾何化,將抽象問題轉化為更加直觀的問題,從而快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例1:若方程2+2 +=0的兩個實根在方程2+2 +-4=0的兩根之間,試求參數 與 應滿足的關系式。
解析:畫出2+2 +=0和2+2 +-4=0對應的二次函數1=2+2 +,2=2+2 +-4的圖象,如圖1。

圖1
觀察該圖象可知,這兩個函數圖象均為開口向上,形狀相同,且存在公共對稱軸的拋物線。要使方程2+2 +=0的兩個實根在方程2+2 +-4=0的兩根之間,意味著與其對應的函數圖象1與 軸的交點應在函數2與 軸的交點之內,相當于拋物線1的頂點縱坐標應小于或等于零,且大于拋物線2的頂點縱坐標。
由配方法可知,拋物線1和1的頂點分別為 (1-,-2+),(2-,-2+-4),所以-2+-4≤-2+≤0,從而求出 與 應滿足的關系式為 -4≤ ≤0。
對于某些幾何問題,若直接利用幾何方法求解不易入手,我會觀察圖形,分析已知條件和所求目標的特點,由“形”化“數”,以“數”輔“形”,將題目中的圖形用代數式表示出來,使幾何問題代數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2:已知 A、B為平面上的兩定點,C為平面上位于直線AB同側的一個動點,分別以AC、BC為邊,在ABC 外側作正方形CADF、CBEG ,求證:無論C點取在直線AB同側的任何位置,DE 的中點M的位置均不變。
分析:由于D、E隨著C的變化而變化,但M為定點,故用幾何方法求證難度較大,此時若能轉換思維,以“數”解“形”,以C點坐標為參量,以AB的中點為坐標原點,建立復平面,證得 點坐標不隨C點的變化而變化,即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

圖2
證明:以的中點為坐標原點,直線為實軸,建立復平面,如圖2所示。設對應的復數分別為,其點的坐標為同理,可得 點的坐標為根據中點公式,可知的中點的坐標為(0,a),它只與的長度有關,與點位置無關的點,所以,無論點取在直線同側的任何位置,的中點的位置均不變。
總之,在平時數學解題中,我比較注重靈活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盡量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題,從而學會從形的直觀性和數的嚴謹性兩方面思考和分析問題,使代數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代數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久而久之不但開拓了解題思路,而且優化了思維品質,提升了數學解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