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音樂作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一些聲樂知識,還能夠通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興趣的培養對學生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帶到課堂之中,學生才會通過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從而提升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遇到困難就會知難而退,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作為初中音樂教師,首先就要善于觀察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日常表現,了解他們的性格與興趣愛好,并通過分析學生的個性與興趣,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設定趣味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愉快的學習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講: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愛情故事被古人廣泛流傳,故事發生背景在中國古代東晉時期,浙江的上虞祝家有一妙齡女子名叫祝英臺,從小就崇明美麗并且精通詩文,可以說是當時的一個才女。并且祝英臺熱愛學習,求知若渴的她便只能女扮男裝到杭州求學,在前去途中遇到了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個人便結伴而行。他們倆同窗共同學習了三年,彼此之間建立了濃厚的友情。但是長期的同窗生活,梁山伯卻從未懷疑過祝英臺的性別,后來由于家庭原因,導致祝英臺不得不放棄學生返還家鄉。梁山伯為了說服祝英臺便長途跋涉上門拜訪,等到見面是卻發現曾經的同窗好友卻是女兒身。此時梁山伯內心萬千思緒,最終決定上門提親。但由于當時的社會傳統理念,祝英臺的父母私自將其許配給馬文才,于是梁山伯因為對祝英臺深深的思念逐漸抑郁而終。迎親那天,婚禮隊伍在路過梁山伯的墓前,突然狂風大作,墳墓突然裂開。祝英臺心中還是放不下梁山伯,便跳入其中,沒過一會就從墳中出現了一對彩色蝴蝶,雙雙飛去。教師在講完故事后,可以再從網上找一些有關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音樂視頻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對故事和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根據教材單一的向學生講課,而學生就像知識的灌輸機,師生課上很少進行互動,教師也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就使導致課堂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通過開展游戲、提問等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并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促進師生感情的增進。
例如:在學習《唱臉譜》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開展游戲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先教師先帶領學生將歌曲中熟悉并能簡單的唱出來,然后教師按照每豎排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臉譜歌曲中有對不同角色的描述,教師告訴學生用手指哪一排學生并說出曹操或者張飛,這一排學生就要唱出相對應的一段歌曲,直到有一組唱不出來或者唱錯了,他們就要全部到講臺上,一人表演一個節目。并且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熟練歌曲,教師在學生之間詢問他們學習的情況,并給他們細心講解,從而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氣氛并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評價制度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都有所不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落后的情況。因此,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將知識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講解,若學生出現了困難,教師就要在旁邊進行引導,進而幫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進而實現良好的“雙向教育” 。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是青春期階段,由于家庭或者社會的影響,很多學生都會產生一些浮躁的心理,如果不及時地進行教導,對他們日后的發展十分不利。而音樂教學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凈化心靈,并放松心態,因此初中音樂在教學時應當將學生的性格愛好、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相結合,并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