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
(黔西金坡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黔西 551519)
在傳統培訓方式如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基礎上,對培訓方式進行創新,如采取研討式培訓,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論壇研討、課題研究等,這種方式可以使參訓人員在研究解決問題、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學習,能夠加深參訓人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能夠將“學”與“用”很好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提高培訓效果的目的。
企業培訓開發工作能否發揮切實的作用取決于企業高層的管理者對于培訓開發工作的態度。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還應積極地參加相關的培訓工作,重視培訓開發工作的準備與落實,使培訓開發工作的組織者及參與人員意識到企業高層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培訓效率。
以往的培訓開發工作的結果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企業提供的培訓內容無法與員工真正的需求相匹配,無法提出切實有效的執行策劃,使得員工對培訓工作喪失了期待和信心。因此,我們可以在培訓開發工作之前,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采用訪談法、觀察法等一系列科學的方法了解其切實需求,并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此外,還應調查清楚員工期望的培訓時間,以免培訓的進行與員工的其他工作或私人事務發生沖突,給員工帶來不便。用這樣既符合員工切實需要又不使員工為難的培訓計劃來吸引員工的注意,提高員工培訓的積極性和滿意程度。
一個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是員工培訓開發工作能夠取得實際效果,發揮實際效用的重要保障。首先,應明確培訓的目的,只有清楚地知道培訓工作是為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起到什么樣的效果才能為培訓評估工作提供一定的標準和依據;其次,應從企業自身情況出發,結合實踐問題具體分析從而確定評估方法。如對剛剛入職的員工可采用閉卷考試的方法以了解其對企業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訓效果;最后,進行培訓評估反饋并以反饋信息為基礎修正員工培訓體系,使其真正地為企業服務,為員工帶來收獲,提高員工的績效水平以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培訓投資是為了使員工變得更加優秀,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的高明之處在于,從來不把員工當作企業的賺錢工具。企業不僅追求企業發展,更提倡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不僅鼓勵表現優異的員工自主創業,還會提供一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那些創業成功的員工,與企業還會有業務上的往來,最終形成企業和員工雙贏的局面。
培訓與開發的規范流程包括5個階段:培訓需求分析、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方案實施、培訓結果評估、培訓效果反饋。雖然不能保證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按培訓與開發的正規流程運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企業都有需求分析和反饋。對于行業而言,如果沒有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就無法進行,因為員工本身素質很高,普通培訓不足以影響員工。因此,培訓需求調查是必要的步驟。由于企業在前期培訓中成本投入較大,非常希望看到培訓效果。因此,評估制度也是非常嚴格。無論是公司內訓還是外訓,都有一套相應的評估制度,實行打分制,不合格者會給予懲罰。
碎片化學習是學習者利用碎片化閱讀或在碎片化時間里,從挖掘有意義的知識碎片,并對知識碎片進行存儲、汲取和加工等過程。一方面,智能手機、移動網絡等電子終端新媒體的便捷性、海量信息內容的離散性以及人們閱讀方式的隨意性,使人們獲取的知識碎片化;同時,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短、平、快的學習行為,導致人們獲取知識碎片化。因此,企業員工的培訓開發必須要順應員工碎片化學習這一趨勢,注重員工培訓開發模式和形式碎片化,通過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等新媒體把需要培訓的內容傳遞給員工,使企業員工培訓開發更加靈活和高效。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碎片化時間,結合組織的正式學習打造自己的社群,并開始社群化的學習。企業員工社群化學習,首先需要具備良好的培訓開發基礎;其次,需要優質的學習資源,推送、運營、策劃和激勵,變得非常的重要。未來的培訓開發更多的是員工自發、自愿和自覺的終生學習行為,社群化為員工提供了組織定制的平臺、傳輸方式、內容和激勵等,對引導學員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及技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社群化也是一種培訓生態,包括對內的內循環和對外的大循環,其最終目標是促進員工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在企業的人員培訓開發中,場景就是具體的業務情境,最好的學習就是在工作場所中和具體情境中的學習。因此,許多企業大學培訓開發有關的面授課程不斷減少,轉而重點要求學員完成更多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任務,其目的是讓學員在工作中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最重要、起決定性作用的資源。員工培訓是指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員工素質、能力、工作績效,有計劃、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企業管理機構不但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運營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建立一整套員工培訓和考核制度,同時特別強調了要進行員工培訓和考核記錄并長期保存。同時,員工培訓是開發現有人力資源和提高員工素質的基本途徑之一。新形勢下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是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