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澤文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世界工會聯合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性工會組織之一,在世界工會運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工會聯合會在1945年10月3日于法國巴黎成立。從2006年1月至今,世界工會聯合會總部設在希臘雅典。世界工會聯合會設六個機構:總書記(General Secretary)、秘書處(Secretariat)、主席委員會(Presidential Council)、特別委員會(Special Committees)、地區辦事處(Regional Offices)、工會國際(Trade Union Internationals)。目前,世界工會聯合會在126個國家擁有9000多萬名會員。它在每個大陸都有區域和分區域辦事處,在所有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部門建立了部門工會國際組織(TUI)。該組織在聯合國、羅馬糧農組織和巴黎教科文組織都有常駐代表。
在70多年的斗爭歷程中,世界工會聯合會為實現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始終堅持維護廣大工人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加強了各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為推動國際工會運動的良好發展發揮了歷史性作用。
1945年10月3日,在法國巴黎由代表來自56個國家的6700萬工人和20個國際組織投票成立了世界工會聯合會。巴黎代表大會是以世界勞動人民的名義而召開的,世界工會聯合會希望建立一個沒有戰爭和沒有社會不公正的世界。自由、和平、民主和繁榮是全人類的新未來。因此,為了實現“宣言”所表述的人類目標,就必須建立全世界勞動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團結,僅以聯合國的形式、單靠政府的團結是不夠的。建立新的群眾組織、尤其是工人階級的組織,加強世界范圍內的工會團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世界工會聯合會呼吁所有的工人,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貢獻。
1945年通過的世界工會聯合會“宣言”將目標放在了“打擊戰爭和戰爭的原因,為實現穩定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巴黎大會通過的第一項決議宣布“世界工聯與各國工會運動的任務是爭取迅速徹底地鏟除法西斯主義”①。巴黎代表大會在第二項決議中強烈重申了工人權益的基本要求,指出勞動人民要組織起來,所有工人都有工作和帶薪假期的權利,應當獲得適當的工資和較高的生活水平,為失業、疾病、事故和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巴黎代表大會要求所有落后國家加強民主管理下的工業化和農業技術進步,擺脫目前的依賴狀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立世界工會聯合會成為世界工會運動史上的一件盛事。
世界工會聯合會成立之初即顯示出其巨大的潛力。世界工會聯合會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也獲得了相應地位。世界工會聯合會采納了國際勞工組織關于結社權和集體談判權的公約的倡議,對工人爭取自己權利和要求的斗爭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世界工會聯合會組織了強大的聲援運動,支持西班牙和希臘的反法西斯勢力。在這個時期,全世界工會運動的成員和影響力的增長非常顯著。
隨著20世紀40年代后期冷戰爆發,國際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反法西斯國家聯盟分裂,很快被兩個強大軍事集團的武裝對抗所取代。聯合國和所有國際組織都受到嚴重影響。一些工會組織退出了世界工會聯合會,分裂正式開始了。1949年12月,那些退出世界工會聯合會的組織在倫敦召開了會議,組建了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ICFTU)。
世界工會聯合會于1949年6月29日至7月9日在米蘭舉辦了第二次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來自61個國家的代表團出席了大會,代表大約710萬會員。大會拒絕了英國工會聯合會提出的世界工會聯合會停止活動的建議。大會通過公開信,向退出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各國工會的積極分子致信,敦促他們找到一個圍繞共同目標達成協議的途徑。第二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確定了爭取和平的斗爭事項以及維護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國際工會的統一,并通過了關于工人的社會需求以及農民的特殊問題的決議。
第三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53年10月21日在維也納舉行。世界工會聯合會和其他國家決定建立一個國際聲援基金。世界工會聯合會用這個基金從物質上和實際行動上支持各大洲的以共產主義為導向的工會運動。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國際主義行動遭到了全球資產階級的討伐,1956年奧地利政府否認了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合法席位,并且要求世界工會聯合會的領導離開奧地利。世界工會聯合會的抗議沒有任何結果,世界工會聯合會的所在地被迫轉移到了布拉格。
在1957年10月4日至15日期間第四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在德國的萊比錫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民族解放運動和工會的職責”。第四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專門制定了支持第三世界國家運動的計劃,并呼吁正在斗爭中的工人反對殖民主義和反對種族的隔離。
第五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61年12月4日至15日在莫斯科舉行,有1000名代表參加了大會,代表著來自97個國家的1.42億名成員。會議的主要口號是“工會維權行動計劃”。第六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65年10月8日至22日在波蘭舉行,舉行了公開的辯論。第七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69年10月17日至26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第八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73年10月15日至22日在保加利亞的瓦爾納舉行。大會投票通過了“工會經濟權利憲章”以及當前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社會需求方案。根據大會的決定,世界工會聯合會與阿拉伯世界的工會、非洲大陸的工會、拉丁美洲的工會簽署了重要的合作協議。這些協議為幾十個工會提供了新的動力。世界工會聯合會一直支持被迫害的工會領袖,并組織了解救被囚禁的領導人的運動。
第九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78年4月16日至22日在布拉格舉行。在代表大會上,意大利勞工總聯合會(CGIL)和法國總工會(CGT)提出了“國際化”口號,并主張結束世界工會聯合會的結構,提出了退出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借口。這些提議都被大會拒絕。
第十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82年2月10日至15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來自138個國家的810名代表出席了大會。菲德爾·卡斯特羅高度贊揚了中國為國際主義的團結所做出的貢獻。第十一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86年9月16日至22日在德國柏林舉行。
第十二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90年11月13日至20日在莫斯科舉行,當時所謂的改革使得工人階級以及工會遭到了破壞。世界工會聯合會進入了深度的危機時刻。許多主要來自西歐的工會主義者要求解散工會。
第十三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94年11月22日至26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舉行。有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的418名代表參加,代表著來自全球84個國家的3億多成員。法國總工會(CGT)的領導人要求采取不民主的方式,并詆毀印度工會、古巴工會及其領導人,敘利亞工會、巴勒斯坦工會、利比亞工會提出要加強世界工會聯合會,以適應新形勢,保持其反帝斗爭和國際主義的特點。改良派要求解散世界工會聯合會的要求遭到了拒絕。
第十四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1998年3月24日至2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來自65個國家的421名代表參加了會議。第十五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2005年12月4日至8日在古巴哈瓦那舉行。大會的主要口號是:“行動-行動-行動”。這次會議改變了世界工會聯合會在當代的發展進程。有90個新的國際工會組織加入世界工會聯合會。世界工會聯合會的領導層得以更新,這孕育了新的希望。
第十六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于2011年4月6日至10日在希臘雅典舉辦。有來自101個國家的828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代表著超過120個國家的8000萬工人。第十七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在2016年10月5日至8日在南非德班舉行,大會的主題是“反對野蠻的資本主義,團結向前奮斗,實現當代工人階級的解放”。
世界工會聯合會在國際工人團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源于世界工會聯合會以工人階級為導向的原則,體現了民主、團結、獨立性和群眾性。世界工會聯合會為所有工人的利益而斗爭,支持和鼓勵各國工會采取行動,爭取工人的獨立權利和合法要求,打擊各種形式的統治、奴役、剝削和壓迫,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世界工會聯合會歡迎世界各國的工會組織和工人在獨立的基礎上自愿加入,以實現共同目標。世界工會聯合會的行動更好地激發了國際工人運動,擴大和促進了工人階級在斗爭中的合作及影響力,維護了工人的利益。對于世界工會聯合會而言,持續不斷地加強工人的國際主義團結運動是維護工人利益的強有力的武器。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實踐活動都是為了工人獲得更好的社會保障、更好的環境、更高的工資。
世界工會聯合會在世界各地支持工人階級和民主人士的政治斗爭,是工人利益的不懈倡導者。世界工會聯合會和其他國家工會組織發起了有針對性的活動,包括罷工、示威、集會、研討會等,以形成最廣泛的國際工會團結。世界工會聯合會強調要提高工會內部團結和內部民主的力量,增強以階級為導向的工會組織的斗爭,不斷加強工人與資本家的斗爭,切實幫助世界各地的工人,滿足他們的日常需要。世界工會聯合會總統委員會決定將總部遷至希臘首都雅典,這使得世界工會聯合會人員得到了更新,有了更多新的年輕的工會成員加入。
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巨大作用在于它決定了工會組織的發展方向,并給世界各國工會提供了行動提案和指導方針。世界工會聯合會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工會的重建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工會聯合會在哈瓦那舉行的第十五屆大會上決定,世界工會聯合會每年六月在日內瓦召開理事會。這使世界工會聯合會各地區工會組織能夠直接接觸世界工會聯合會的領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批評。世界工會聯合會通過在各大洲組織工會培訓和工會研討會,加強同各地區工會組織的聯系。第十七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以來,世界工會聯合會以特定主題共組織了40多場研討會,例如:大眾傳媒的作用、電視的角色、體面的工作、建立工會、工會權利、勞資關系、第三世界國家的債務、糧食、水的問題、國際組織的作用、氣候變化、健康安全狀況等等,工會研討會對于加強工會總部和各地區工會分部門的交流、增進工會間的友誼、提高工會在各地區的辦事效率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工會與世界工會聯合會有著深厚的友誼。世界工會聯合會主要領導多次訪問中國,經常與中國工會領導人就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國際工會運動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工會聯合會與中國工會堅持把推動經濟發展、維護職工權益、促進共同繁榮作為重要前提,各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失業人員大量增加,工人權益受到很大沖擊。中國工會與世界工會聯合會把維護工人權益與推動經濟復蘇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對工人權益的影響。
在2006-2010年期間,世界工會聯合會建立了4個新的工會國際(TUI),分別是:金屬、運輸、銀行與金融、酒店與旅游。這4個工會國際(TUI)的建立增強了工會在有關部門和跨國公司內的影響力。由于世界工會聯合會的行動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取得了巨大成果,在2016年第十七屆世界工會代表大會后又有89個新的組織加入了世界工會聯合會。
世界工會聯合會最近幾年的出版物非常之多,包括數以百計的公告和新聞稿等。世界工會聯合會秘書處通過及時地針對不通時期出現的問題做出具體的宣傳。世界工會聯合會計劃在未來5年內再陸續出版23個海報。這些海報對于傳播工會思想以及工會最新動態是必不可少的。世界工會聯合會要求各地區工會組織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傳播工會的思想。世界工會聯合會的出版雜志版本主要以法文、英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這4種語言為主。世界工會聯合會的成員和其他工會組織積極發表文章、新聞,報導他們的活動內容。
世界工會聯合會積極運用互聯網新技術,不斷更新官方網站。世界工會聯合會強調在新的復雜條件下要積極利用各種媒體及時傳播工會最新思想,豐富世界工會聯合會的行動目標,這是未來工會工作的重點。
注釋:
①http://www.wftucentral.org/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