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
(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馬克思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該思想不能僅僅在少數知識分子之間傳播,必須被群眾所了解。因此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采用多種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將其與實踐相結合,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并成為人們的思想武器,增加了人們對抗戰成功的信心。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分析東北抗戰期間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探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渠道,了解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宣傳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經驗。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派出楊松、張家洲、魏拯民、李兆麟等多名優秀黨員趕赴東北地區,組織人民群眾參與抗日革命。這些同志到達東北地區后遵循羅登賢領導下滿洲省委的命令,執行中共中央下達的任務,聯合已經達到東北地區的楊靖宇等同志開展群眾工作,解決群眾面臨的困難,實地宣傳抗日思想,鼓勵東北群眾團結一致,趕走侵略者。楊靖宇在南滿地區向群眾介紹日本侵華的事實,鼓勵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日本政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個人的力量雖小,團結起來就是十分強大的力量,“最后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李兆麟向礦工群眾發起拒絕給日本人干活的倡議,增強了礦工群眾的抗日意識,提升了其革命覺悟,并組成了“抗日救國會”,領導工人斗爭,為之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
東北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建設文化事業,眾多中共黨員(如姜椿芳、舒群、羅鋒)與愛國青年(閆述詩、達球、金人、蕭軍、白郎)合作創辦社團,宣傳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政治主張,揭示日本侵華的殘酷事實,展現殖民統治下的黑暗,激發東北人民的愛國情懷與革命思想。如,“青年讀書會”、“哈爾濱口琴社”、“星星劇團”、“白光劇社”、“寒光劇社”等革命社團,作為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文藝陣地,這些社團不僅會出版小說、散文、詩歌,也會發表文學評論,舉行話劇表演,以不同的形式揭示日本侵華的事實與侵略者的種種殘酷行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鼓舞東北人民聯合反抗,增強了東北人民的愛國情緒,保持了抗戰期間的軍民同心。
教育對人們思想、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抗聯中一些文化水平高的黨員積極發展教育事業,一方面在革命區創辦學校,組織兒童一起學習,另一方面開展在隊學習。如,東北抗戰期間在北滿哈東游擊區諸河縣的太和北溝成立學校,為兒童講解知識,隨后在雙城九區板子房地區與老五區街邊成立了學校,特地為家庭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指導他們學習;在東滿與南滿游擊區成立學校和兒童俱樂部,不收取教育費用,單純教導學生知識。趙一曼、李兆麟去過革命區學校視察,帶領孩子學習抗日歌曲,學習政治知識,受到了家長與孩子的喜愛。
在艱難的戰抗時期,中國共產黨克服種種困難創辦刊物,便于群眾了解抗戰情況,同時也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箲鹎捌?,中共本溪湖特支創辦了《公道報》,中共南滿特委創辦了《東邊道反日報》、《列寧旗》,中共長春地方組織創辦了《夜哨》,中共東滿特委創辦了《東滿民眾報》,中共滿洲省委創辦了《東北紅旗》、《戰斗》、《斗爭》。這些報紙主要以國家危機、中國人民需要團結一致、共同抗戰為基本思想,激發了殖民統治下東北人民英勇抗戰的精神,為其提供了精神蘊藉。抗戰中期,南滿游擊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辦了多種報刊,包括《反日畫報》、《人民革命軍報》、《東邊道反日畫報》等。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聯系東北抗戰的實際情況領導革命斗爭,并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眾多實踐成果,這些勝利幫助中國共產黨獲得了東北人民的認可,人民愿意聽從共產黨的領導,共同對抗侵略者,擺脫殖民統治,獲得民族解放。同時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人們了解該理論的具體內容,并相信該理論的正確性。也就是說,人民群眾擁護中國共產黨,并將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思想武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
隨著抗戰時期勝利成果的取得,人民群眾認可馬克思主義思想,并以此武裝自己,增強了政治覺悟??箲饡r期贏得的種種成果加速了抗戰勝利的步伐,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推動了該思想的大眾化。
在東北抗戰時期傳播馬克思主義面臨較大困難:社會動蕩,群眾的基本生活難以保障,沒有宣傳陣地等,但是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為之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經驗:一是要結合時代主題,從理論層面指導實踐活動;二是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保障群眾利益;三是發揮優秀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四是使得更多的人們享受發展成果。我們要吸取以上經驗,結合當前國情與群眾需求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該理論的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