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楠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金融領域也在不斷加快改革進程,不斷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金融會計標準化日后必定成為一種趨勢,直接影響著傳統會計基礎還有各大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理念。下面主要分析金融會計的國際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金融會計國際化不但影響著各大商業銀行資金的充足,而且影響著各個銀行傳統的會計基礎。隨著中國金融的全球化進程,市場上也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控股公司。這不但增加了商業銀行自身的競爭優勢,而且是實現金融企業不斷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些年商業銀行的規模和經營范圍不斷增強,資產的風險也不斷增加,商業銀行所涉及的交易、保險、證券的種類和操作流程也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資產變動特別頻繁,會計信息的披露和確認要求更高。要想實現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必須完善資產監管制度和國際通行會計準則。銀行一旦遇到內部價格轉移或信息披露,可以參照國際標準進行各項改革,金融會計的國際化,也就意味著我國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更加實時和嚴格。這需要加快商業銀行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不斷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和信貸質量,從而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金融資產所有權其回報和風險有沒有發生變化,直接影響著資產從表內轉移到表外。如果將表外催生出的金融產品引入表內,則會直接影響其風險資產預算。
金融會計的國際化,不僅能改變中國各大商業銀行管理及經營意識,而且能改善中國傳統會計理論。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內部管理水平,在計劃經濟時代,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對于控制風險隱患的思想意識較為薄弱。商業銀行對自身定位也不夠準確,這些年,中國金融行業一直在不斷發展,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和自身經營理念不斷得到提高。銀行處理風險隱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建立了準確完善的預警機制及風險決策。隨著我國金融領域的持續開發,金融行業生產出各種相關的金融產品和各項工具。這樣,金融行業也逐漸朝著國際化的趨勢發展。為了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飛速發展,抵御企業所面臨的各項金融風險。商業銀行只有不斷更新會計制度的國際化,不斷完善財務報表,改進自身內部各項管理工作。嚴格依照各項國際標準,這樣便能推動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迅速發展。
僅僅依從金融會計國際化的角度,資產負債率可以改變負債分類法和商業銀行傳統的金融資產。這樣,無論是持有至到期貸款或應收款項還是交易性金融資產都屬于金融資產的部分。對于負債的劃分,主要是其他性金融負債和交易性金融負債這兩種形式。對于商業銀行的負債和資產的區分,必須及時確定,不能隨意更改各項內容。這種科學的分類方式,不但改變了商業銀行針對短期分類的核算方法,而且改變了商業銀行會計工作中投資時間較長的辦法。通過這種分類方式,便于商業針對各種風險控制,迅速地做出各項解決措施。
相對于金融會計準則而言,如果作為金融工具合同條款的某一方,商業銀行需要及時明確資產負債表,確定金融債和自身金融資產。依據《金融資產轉移條例》及時終止確認金融工具,其中它的必備條件是:金融資產的回報和所有權相關的風險,有沒有從本質上得到轉移,能否及時保存對金融資產的控制力。依據這些規定,我們便能發現:中國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必須確認一些隱藏的合同義務和各項權利,同時也需要核算一些負債問題和金融資產。這樣便是為了豐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從而實現資料信息的全面、綜合。
金融工具對于整個公允價值計量而言,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公允價值的不斷變化,自身價值也會隨之發生各項變化。其中便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變化,負債公允價值和商業銀行自身的金融資產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資產負債率的波動受金融工具價值波動的影響。此種條件下,準則對即將上市的商業銀行或是成功上市的商業銀行自身金融資產減值上對其要求也是不斷增強。除了體現在金融資產的減值上還是前期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都會運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這種方法相比于“五級分類法”,“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相比于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反而加劇了資產的波動。
合理運用金融會計國際化便能加速商業銀行會計信息進程。這些年,我國不斷深入改革開放力度,每個行業都不能避免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實現金融會計國際化,既能最大限度降低銀行在國際市場交易的各項資金,又能提高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質量水平。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商業銀行一直在嘗試會計的準則或自身系統的改革,這樣便能不斷提高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質量能力,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縮小同其他國家的差距。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金融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的潮流中來。基于這個原因,中國各大銀行會計制度,必須參考國際金融會計標準積極比對、照應,不斷完善和創新各項會計制度。比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實力還有待提高,無論在法制建設還是市場經濟環境還不夠合理。各大商業銀行還存在著內部管理不協調、不良資產等各項問題,嚴重影響著國際對中國會計質量的評判。
商業銀行損益受金融會計國際化的影響,根據銀行業務確認成本、損失、利益都是金融會計國際化的主要內容。當使用公允價值計算屬性時,就會確認其金融工具,則會產生損失或未實現利益。傳統收益則以穩健原則、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為基礎,日漸不能滿足商業銀行的發展。商業銀行在使用傳統收益的過程中產生了挺多問題,西方國家會計機構一直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進財務業績報表,計算公允價值和新型金融工具的誕生則會改進我國損益表。金融會計的國際化不僅能影響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還能提高商業銀行監管資本的需求,這便能降低商業銀行的資本使用率。商業銀行只有不斷提高抵御風險和信貸資產質量,才能促進利潤的增長,合理抵御銀行可能發生的各項風險。
受現行會計制度的影響,銀行收益的多少受金融工具經濟價值的變動,銀行為了提高其業績,必須產生某種交易。金融工具種類繁多,其計量屬性有所區別,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其金融工具。金融負債或金融資產一旦變動,則會直接影響其公允價值的損失或利益,多余的錢財則會直接歸入資本公積,這就避免了銀行利用金融工具,波動其價值,操控其金額。在《金融資產轉移》這一文件中,明確了限制金融工具的終止,也就決定了銀行想通過金融工具的波動,影響其利益的行為會減少,這會進一步減少其調控收益。
會計處理規則的轉換即促進了金融會計國際化,這樣也能提高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水平,風險預警、風險規避、風險決策、風險識別、披露金融風險、金融工具計量共同組成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內容。實現金融會計國際化可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強化金融工具計量。同時,金融會計國際化促進了商業銀行監管資本的規范化整理,也能將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容納到表內。
金融會計的國際化不僅能影響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還能提高商業銀行監管資本的需求,這便能降低商業銀行的資本使用率。商業銀行只有不斷提高抵御風險和信貸資產質量,才能促進利潤的增長,合理抵御銀行可能發生的各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