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納雍縣鍋圈巖苗族彝族鄉馬擺小學,貴州 畢節 553300)
古詩詞是我國數千年文化傳承的藝術瑰寶,是古人對于人類智慧最本質的結晶。一篇高質量的古詩詞往往蘊含了一個接觸文學家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并凝結了多方面的文學造詣。唐詩、宋詞和元曲是我國最為典型的傳統文學載體。就我國教學現狀而言,古詩詞的教學一直都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夠在古詩詞教學方面合理的改善教學手法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有利于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的。近些年,經過了一系列的素質教育改革措施,我國古詩詞教學的整體水平較之過去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但反思之前的教學成果,仍然還有狠毒細枝末節的問題值得我們去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內小學古詩詞教學仍然非常重視小學生對于古詩詞背誦的程度。因為熟練的背誦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在考試中取得突出的成績,但是我們必須明確,古詩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僅僅局限于背誦是難以達到這個最終目的。經過大量的調查,筆者發現,重復機械性的閱讀和背誦是仍然是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學應用最多的教學手法,這在一些素質教育改革較為落后的地區表現尤為明顯。
多數教師都認為,小學語文對古詩詞的學習必須以課本教材為主。其實這種認識本身并沒有錯誤,但是如果過度的局限于課本也是不能滿足小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的。不可否認,標準教材所選出的那些優秀的古詩詞是所有古詩詞最凝練的表達,也是最適合小學階段學習的素材。但是教材本身也具有其內在的局限性,因為很多東西是不能在教材中反應的。比如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詩詞創作的背景便很難在課本中得以描述。因為課本的范圍是有限的,所能承載的知識量也是有限的。過多的描寫作者背景對小學語文教材而言無異于畫蛇添足,但是對小學生而言,對作者的了解則非常有利于其對古詩詞真正寓意的掌握。在這里,就需要教師對于課本知識做合理的拓展。
對古詩詞的教學而言,在傳統的聽說讀寫教學之上,更重要的是對全文主旨的把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如果說熟練的背誦并記憶詩詞內容是學習詩詞的基礎,那么感悟詩詞的思想便是學習古詩詞的升華。然而,感悟詩詞思想感情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不僅需要極強的傳統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需要豐富的社會實踐閱歷,這對于年齡較小且經歷淡薄的小學生而言非常有難度。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多方面的引導,不斷的啟發學生對古詩詞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才能更好的令學生掌握其中的核心。因此,加強對詩詞賞析教學的重視非常有必要。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只流于形式,而要更好的抓住古詩詞學習的核心。學習古詩詞的寫作方式,表達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體味作者寫作古詩詞最想表達的思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我們必須加強對古詩詞中心主旨分析的引領,啟發學生去做更多的思考,以支撐學生對于古詩詞所表達的寓意對現代生活的啟發。
前面的論述之中已經提到,適當的拓展學習范圍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古詩詞的學習都建立在對作者以及寫作背景有著極為深度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體悟古詩詞寫作的精髓。我們以楊慎的《臨江仙》為例,這首優秀的古詩詞被應用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開頭,凝練的總領了這部優秀的文學小說全文的主旨及寫作情操。對這首詩詞的理解,只有建立在對作者寫作背景的充分了解之上才有可能更好的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只有對楊慎一生經歷做充分的理解,才能對詩詞的感悟更為充分。只利于最寫作手法以及表明意思的學習是不足以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為學生更多的接受一些有關詩詞寫作背景以及作者人生經歷的介紹。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學最凝練的表達形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學寫作形式最高造詣的載體。為全面貫徹落實我國現代化素質教育改革,我們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古詩詞教學質量的重視,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學生對古詩詞主旨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提高傳統文學對學生生活的熏陶。只有不斷加大對古詩詞教學改進的力度,脫離應試教育的束縛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國整體教學的質量。古詩詞教學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最好的踐行,要更好的發揚民族文化,提高學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也需要我們加大對學生古詩詞教育的力度。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當前國內古詩詞教學的主要現狀,不斷思考新的教學思路以改善國內古詩詞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