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楊樂樂
(沈陽建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前言:在當前教育發展模式下,研究生教育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高校要為培養出高層次的人才提供準備和支撐。在現階段,研究生教育發展到一定時期,在招生規模和生源結構不斷多樣化的情況下,傳統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要求。從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具體情況出發,讓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得到保證。
在現階段,研究生教育管理上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第一,一些院校在招生的過程中,盲目關注規模和學科的門類數量。一些高校為了創建綜合型和研究型大學,在學科布局上就僅僅關注學科門類的齊全。在忽視了辦學條件的情況下,盲目申報和增設碩士點。這樣,導致很多高校的專業趨同,也沒有院校特色,在人才培養過剩的情況下,就會對研究生的就業產生影響。同時,教育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運用。第二,行政權力駕于學術權力之上。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在高校管理中十分重要。在兩者相互制約的情況下,就會讓高校朝著良好方向發展。但是,我國的高校行政化現象十分明顯,學術權力不足,會受到行政權力的支配。這樣,學術權力處于邊緣化,不能展現出良性作用。第三,管理機制僵化,不能進行科學決策。高校在開展招生的時候,沒有自主權,這對于創新人才的選拔產生了不良影響。很多研究生培養單位往往運用陳舊的管理形式,針對研究生學制、畢業條件和導師任職等都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模式。在教育政策制定的時候,沒有征集相關院校、導師和學生的意見[1]。由此,政策失去了可行性。第四,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比較低。在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教育質量成為了核心的內容。培養質量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產生了很大的關聯。在缺乏保證體系的情況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足,不能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充足動力。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先進的管理理念成為了基礎和前提。在此,要樹立服務理念。管理也是一種服務,管理是重要的形式,最終也是為了服務。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就應該為研究生服務,為教師服務,并為學校的發展服務。同時,在管理中還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興趣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應該得到發展。同時,在教育管理中要堅持改革創新理念。從研究生管理制度、培養機制和課程設置等層面出發,對其進行創新。在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下,培養出創新性的高層次的人才。
在高校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就把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進行相互制衡和協調。通常,學術權力是學術性的事務進行負責,行政權力要為學術權力的行使提供制度支撐。在對學術權力提供保障的情況下,讓學術權力在高校事務管理的過程中展現出重要作用和地位。這樣,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才會擁有充足的支撐。同時,管理的權力需要下放,對二級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職能進行強化,展現出院系學術權力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就會從各個學科專業特點出發,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優化,讓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得到提高。
在國家教育改革中明確規定出了,應該加大對研究生的培養力度。在高校教育改革之中,研究生的培養機制成為了十分重要的內容,這也成為了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關鍵點。在研究生教育開展全面收費制度之后,對很多高校都是一種挑戰。在對培養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的情況下,就會為科學研究提供保障,實行導師負責制度[2]。同時,需要從研究生招生、人才培養模式和導師人才隊伍建設上進行創新。在提高教育質量的情況下,能夠吸引優秀的學生,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
實行研究生教育,主要目標就是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管理人員正在思想品德、文化品質和業務能力等層面擁有較高的素質。在當前,很多高校在具體發展中,都設計了研究生秘書崗位,但是卻缺少像本科生輔導員這樣的角色。研究生秘書的主要職責主要是進行研究生招生、教學管理和日常管理等。這其中涉及了比較繁瑣的工作內容。在工作開展之中,需要從研究生的思想、心理和日常生活等層面著手。但是,在研究生人數比較多的院校,一個研究生秘書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經理不足的問題。以此,需要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從本質上對研究生管理隊伍結構進行優化,讓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3]。除了研究生秘書之外,還可以配備研究生輔導員。這其中,就可以對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素質等產生很大的作用。對研究生導師隊伍開展動態管理模式,對導師的遴選和退出機制進行嚴格制定。在對導師管理評價機制進行完善的情況下,讓導師隊伍擁有十分活躍的力量,創建一支師德高尚和業務精湛的隊伍。
結論:綜上所述,針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就應該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對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準確定位。在這其中,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就要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支撐。在對教育管理體制進行升級和優化的情況下,保證研究生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在對教育管理機制進行創新的情況下,讓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在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人才情況下,保障研究生教育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和運行。希望本文的分析會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開展提供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