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賀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音樂鑒賞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大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鑒賞和理解,幫助學生塑造良好人格、陶冶情操,使其逐漸樹立和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等。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是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理解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與綜合素質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行的教育活動,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良好發展。雖然音樂鑒賞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科體系隸屬中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但是音樂鑒賞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而展開的教學實踐。因此,音樂鑒賞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音樂鑒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創新實踐,為新時期、新的社會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陣地,創造了新的途徑。
音樂鑒賞課程作為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因此,音樂鑒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個人素養和審美品味的培養和提升。現如今,素質教育的理念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日益深入,音樂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也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素質教育方面的作用,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突顯。但是,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思想政治觀念的教育、一種意識形態的教育,音樂鑒賞課程教學過程中音樂作品的正確選用與否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學生對于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和學習會對其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對那些作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念明顯背離了社會所倡導的正確價值觀的音樂作品的選擇和欣賞則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的影響是雙重的。另外,音樂作為人們普遍喜愛的藝術形式,音樂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個人素養的培養以及審美品味的形成方面有效的發揮出了其它藝術形式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音樂鑒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學生思想的洗滌和升華,有利于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提升。音樂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音樂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塑造以及養成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枯燥乏味,而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是以一種較為柔和的形式存在的,并不是以理論性的形式存在和出現的,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鑒賞可以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會潛移默化的被其中所蘊含的各種正面的情緒所影響。所以,音樂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義上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一條新陣地,通過音樂鑒賞這個新的媒介可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在豐富教育表現形式的同時使原本理論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音樂鑒賞也達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樂的目的。
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情感內涵以及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與心態,也比較容易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學生在對優秀音樂作品的鑒賞過程中其個人情感、情緒和心理狀態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和認識比較淺顯,獨立的世界觀也還未形成,對于現實生活和外界事物的認知也處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學習不僅僅是其在這一階段的主要問題和主要壓力,諸如就業、人際關系、情感等多個方面都是大學生需要正視、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然而,許多大學生在緩解壓力、處理問題方面的能力欠缺,壓力不能進行有效的緩解和釋放,問題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音樂在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大學生在優秀音樂作品的欣賞中可以通過對優美旋律的感知來實現身心的放松和情緒的釋放,進而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與希望。例如在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進行欣賞,通過對具有濃厚音樂藝術色彩的鑒賞獲得作品中所蘊含和要傳遞的積極的情感信息,進而在導向性作用的影響下形成不畏苦難和失敗的堅強意志,命運要自己掌控。因此,音樂鑒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全面和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校在音樂教育中要清楚的認識到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時期的音樂教育中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調整教育思路,促進音樂鑒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通過音樂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藝術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向。然而,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音樂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部分音樂作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念是極其錯誤的,諸如這些作品內容明顯背離了社會所倡導的正確價值觀的音樂作品對于學生良好思想觀念的養成是起極大的阻礙作用的。另外,在當前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也比較容易受西方音樂藝術形態的影響,對于諸如流行音樂、網絡音樂、電子音樂等類型的音樂作品尤其的喜愛和推崇,對其的欣賞也往往較多。但是大學生社會閱歷和經驗都較少,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思想,對于不同音樂類型音樂作品中的價值觀念還不能進行有效的鑒別和分析,容易被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所誤導。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作為學生在學習中的一盞指路明燈,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作為高校音樂教師而言,要注重自身音樂素養的不斷提升,進而在教學中更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和理解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和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更好的實現通過音樂教育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時高校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可以通過優秀音樂作品鑒賞交流會的開展來提高其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和理解能力,進而使其更好的投入到音樂教育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音樂鑒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現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教師要明確大學生在音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充分了解大學生音樂審美、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特點的基礎上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音樂作品進行音樂鑒賞,在提升教學吸引力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全面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