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商丘 476600)
語文教育的核心目標是語文素養的養成,閱讀教學占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閱讀作為語文知識的重點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其語文素養。閱讀教學應從應試技能向閱讀素養轉變,對于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的提高,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均起到很大的幫助。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核心問題,能直扣教學目標直擊教學重難點,以一問而貫全篇。閱讀本身是一種手段或途徑,其目標是有益于人的發展,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學行為應該交流互動、共生共進。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加強學法的指導應用。
新課改背景下,通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能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模式,尊重其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其創新創造能力。目前,部分教師還意識不到學法指導的重要性,難以滿足新課改提出的需求,無法使學生掌握最關鍵的閱讀方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學法指導,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同時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法指導進行有機結合,還可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閱讀教學的觀念陳舊。當前,閱讀教學中教師仍重視對學生的“教”,將閱讀作為一種知識、技能的教學,很難使學生感受到心靈上的情趣,感受不到文章中行云流水的意象。其次,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難點不能突破。閱讀教學流于形式,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再次,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為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雖然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但是卻沒有將學生放在中心位置上。最后,錯誤將閱讀教學目的當做提升寫作能力。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不能將其作為閱讀的最終目的。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對素材的肢解分析,將讀一筆帶過,直接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是非常不科學也不符合新課標對初中閱讀教學規劃的目標。
(一)確立以新課標為評價依據的教育理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突破局限于課堂、教材、學科的局面,樹立大語文觀,讓閱讀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應強調學生主體建構、自主探究,變訓練為主為積累為主,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尊重師生的個性和作品的個性,體現現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個性化,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
(二)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師生互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使他們做到專心的學,主動的讀,做到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在閱讀中思考問題,在閱讀中回答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多溝通,多互動,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提高課堂氛圍和知識吸收效果。學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既玩也學,能夠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知識的快樂,使學生享受閱讀,享受學習。
(三)指導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教師要使用不同類型閱讀文章教學,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六要素,找到文章線索明確主人公所經歷的事件,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在閱讀記敘文的文章時,學生可使用已掌握的閱讀技巧進行閱讀,從故事情節、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三個方面入手,對文章內容所使用的描寫方法進行收集整理,塑造飽滿的人物形象,對外界環境和社會背景進行描述。說明文主要是突出事物的特點,闡述事物主體,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手首先掌握主體對象的特征,理清順序,掌握相關說明方法,最后使用說明語言進行描述。議論文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觀點,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作者觀點,標注相關論據對作者觀點加以說明。
(四)閱讀教學核心問題設計技巧。一是,基于單元高度的核心問題設計。單元閱讀教學是一個整體,篇章教學應做到教一篇而窺一單元,閱讀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單元的要求,實現本課基于單元下的小目標: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二是,基于課文預習提示的核心問題設計。要引領學生結合語境作語言賞析,領悟文字中蘊含的作者情感,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由篇到段,由句入字,由文入情,透過紙面的文字理解其內涵,領悟文字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三是,基于文本題目的核心問題設計。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透過題目可以窺見文章中心思想,直戳教學重點。教師駕馭這樣的問題進行閱讀教學,能讓課堂變得結構簡潔,思路清晰,因為簡潔,所以在課堂上師生對文本的挖掘會更深入,能力訓練點會更到位,這也是基于文本題目設計核心問題的精妙之處。四是,基于教學對象的核心問題設計。不同的教學對象,核心問題設計的切入點不同,在設計的量度與深度上的要求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