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斌
(貴州省平塘縣牙舟中學,貴州 平塘 558303)
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中學傳統物理實驗采用的都是演示教學,即課堂活動中教師在講臺上做實驗,學生在座位下聽講。[1]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實驗教學進度,但是實際上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不能座位的學生所接受的知識程度也是不同,前排的學生能夠清楚的看到實驗的整個過程,而教師在做實驗的同時無法顧及后排的學生,使得一些學生在座位底下竊竊私語錯失了一節物理實驗課。除此之外,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物理教師從根本上沒能重視物理實驗,其實驗教學時間遠遠比不上理論教學。種種現象都影響著中學生物理實驗技能的提高。實驗是基于實踐而展開的一項人為活動,觀察固然重要,但動手操作才掌握實驗方法最快的途徑。因此,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就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從而提高中學生的實驗技能。
和大多數的理科課程一樣,物理學科的書面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如果不帶著興趣學習物理,就很難提高學習質量。而物理實驗教學將書本上枯燥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利用物理實驗課堂做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小實驗,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同時,物理實驗是嚴謹的,能夠代表著客觀真理,揭示出物理知識的本質。在實驗的過程,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培養求知的精神,以及樹立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例如:教師在講到“大氣壓強”時,為了更好的展現實驗效果,讓學生們感覺到看不到的壓強,教師就可以在課堂進行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和大氣壓強有關的。”并且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有的學生會準備一個塑料掛鉤吸附在玻璃上;有的學生會用吸管喝飲料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還有的學生利用針管注射藥液。這些實驗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都是學生們日常可見的現象。教師將物理實驗教學結合生活則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有利于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
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實驗都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既抽象,又復雜,教師在實驗前需要為學生講解實驗過程,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實驗。而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實驗步驟就是物理教師所要思考的。[2]筆者認為,物理實驗結合信息技術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的理解。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工具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為學生展示一些課堂上不能進行的實驗。并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了更為清楚的實驗步驟,無論是前排的學生還是后排的學生都能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細節,這有利于提高實驗效率。
例如:在有關長度測量的物理實驗,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實驗,但是卻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刻度尺讀數方法。傳統的實驗教學由教師為學生演示,使得后排的學生難以看清刻度尺的讀數,造成了物理實驗教學不全面的現象。而利用信息技術,將刻度尺投影在多媒體設備上,就能將局部的讀數放大,其實驗效果也就更加的直觀和真實。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被當作了一門休閑娛樂課,雖然學生親自動手進行了實驗,然而卻缺乏對一堂實驗課的總結,教師也沒能意識到實驗作業重要性,使得學生經常會忘記已經做過的實驗,這不利于學生物理實驗技能的培養。在一堂實驗課結束后,教師應當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物理實驗作業,改變傳統的物理實驗模式,突破物理實驗的空間,器材以及時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夠意識,主動的去進行物理實驗。
例如:每學期教師可以開放物理實驗室一段時間,讓學生根據這一學期所學習的章節內容進行一個實驗的設計,并且表達出這個實驗的實驗目的,知識點,影響實驗的因素,與標準實驗的差別等等,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一份實驗報告,且實驗不得重復,學生不得抄襲。這樣學生會自發性的去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點,然后根據這些知識點去進行實驗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節能。
結論:總的來說,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自然型學科。物理實驗對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點起到了幫助作用,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實驗技能,從而促進中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