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涓
(攀枝花市大河中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最主要的就是依賴課堂教學之一模式,我國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階段都是采取了班授制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有兩點:集體式授課更有利與營造對應的環境和氛圍,從而通過良性的知識學習氛圍去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給予學生思維交流和探討的機會,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科思維體系;另外,集體授課的模式也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尤其是教學硬件設施、教師資源等等。但班授制教學模式下,每堂課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影響學生學科學習效率最為主要的因素。而在我看來,影響班級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多種多樣,最為普遍的基本包括,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課堂氛圍營造等三個方面。要想打造最高效的課堂,作為教師我們就必須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結合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需求、特點不斷地進行教學調整和創新,尤其是遵循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新式的素質教育課堂。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本文中我選擇了高中生物作為主要探究參照。毋庸置疑,生物是中學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科目,并且隨著學生受教育實踐的增長而不斷向著專業化、知識深入化發展。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科主要探究的是表層方面的知識內容,例如細胞構成、人體結構等等,和實際生活關聯度較大,所以學習難度較小;而進入高中階段,所涉及的生物知識多集中于“微觀”,專業性突出,所以學習難度相對較高,并且知識的結構性和細節性都有所增強。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并且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課堂教學更加強調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通過師生良好的互動來增加課堂即時知識掌握的效率。所以本文中,我就結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特點,談談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應當如何恰當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生物課堂。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和學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方,教師是知識的輸出方,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方,而連接這兩方的則是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所以從課堂教學實際來看,教師素養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那么要想創建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我們就必須從加強教師的素養建設入手,提升其知識素養和教學素養。
首先,對于生物教師來說,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樹立精益求精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對于專業知識而言。因為生物本身就是一門實用性、專業性兼具的學科,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具備絕對的專業知識解讀能力,甚至是能夠及時地了解生物方面的新的成果,從而在知識和輸出過程中能夠做到素材豐富、知識范圍廣,進而從知識層面打開學生視野,拓寬學生見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次,高質量的生物課堂創建離不開教師高質量教學技能的支撐。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所以在學習方面需求更為明確,也往往不再對于教師的教學“盲從盲信”,會提出疑問,甚至是對未知領域產生好奇。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豐富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加強對于知識輸出的能力,簡單的問題系統化講解,復雜的問題化繁為簡,講透徹、講明白。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當堂吸收,這樣課堂教學質量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升,并且學生對于教師的崇敬度也會增加,課堂教學中的調度和安排也就更容易讓學生信服,執行力效果提升。
課堂教學模式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著當堂課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好壞,進而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所以,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遵循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去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首先,打造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我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優先選擇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如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以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科基礎,且具備一定的自主性意識,課堂的主題探究、小組討論等能夠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從自主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滿足感,進而激發其持續性學習的動力。
其次,打造高質量的生物課堂,我們還要重視實驗教學。高中生物注重微觀探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勢必會借用到各類生物觀察儀器,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將理論與實踐聯合起來,在實驗課堂上帶領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驗觀察和探究,甚至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安全的實用性實驗嘗試,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所以構建高質量的生物課堂還需要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主動與學生形成互動關系。教師和學生因為身份的差別,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存在一定敬畏甚至是害怕心理,所以,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先邁出一步,打破關系壁壘,通過知識教學中的探究、交流,形成暢通的師生互動關系,構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是針對知識和學生產生交流,而是需要本著一種平等、民主的態度讓學生在感受到被尊重,平等交流的感覺。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自主意識基本成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更渴望的是教師的認可和尊重,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導。所以平等對愛,民主交流,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構建和諧的生物課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高質量的課堂是實現知識由教師到學生傳輸的最佳保障。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的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去探究師生間關系的構建、探求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質量生物課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