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菊
(貴州省從江縣加鳩民族初級中學,貴州 黔東南 557200)
民族音樂代表了民族特色與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瑰寶,體現了民族文化,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將民族音樂應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初中音樂課堂,以音樂教材為載體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保證音樂教學質量,還可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發揮民族音樂的重要作用,保證教學效率與質量,確保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通過民族音樂的恰當合理應用,可以以音樂為載體,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品德,發揮重要的作用。第一,合理利用民族音樂,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當今社會,網絡音樂流行,網絡音樂存在朗朗上口、貼近生活、旋律優美的特點,但是,與傳統民族音樂屬于不同的領域,存在較大的差別,在網絡音樂的沖擊下,初中生對民族音樂不夠了解,也缺乏了解的熱情,大部分學生喜歡甚至只喜歡流行音樂,審美范圍狹窄[1]。由此可見,合理利用民族音樂非常重要,可以為學生呈現不同形式的音樂,影響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擴展學生的審美范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第二,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識。民族音樂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相對而言,趣味性較強,是良好的了解民族文化的渠道,通過合理利用民族音樂,可以促進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有效開展愛國教育,增強學生的自豪感。第三,培養學生民族精神。民族音樂是民族精神的表現形式,包含了民族的文化、精神與信仰,通過民族音樂教學,可以達到提升學生民族意識,促進學生深入了解音樂,增強民族自信心的目的。
音樂教學的重點就是提升學生鑒賞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而,將民族音樂應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非常必要,可以為學生展現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培養民族意識,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引導學生鑒賞民族音樂、感受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豪感。一方面,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民族音樂,使學生接觸不同的音樂風格與體裁,在感受不同音樂風格的過程中,自我總結,形成獨特的意識,對不同音樂表現出來的速度、旋律、情感、情緒進行對比分析,對音樂進行深入的感受,在感受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音樂的理解[2]。另一方面,為學生展現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學習、了解,可以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深刻的認識,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在展現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民族特色樂器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在民族特色樂器的引導下高效教學,引導學生鑒賞、感受。例如,在欣賞《采茶舞曲》時,就可以將采茶舞曲與采茶視頻相結合,使學生邊觀看視頻邊感受音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有效的感悟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擴寬學生的審美范圍。
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使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了解民族音樂,感受民族音樂,確保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給予學生展示民族音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組織才藝展示活動,請學生上臺表演,充分展示自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F階段,注重特長教育,學習樂器成為一種潮流,通過請學生表演古箏、二胡等樂曲,可以在贏得掌聲,使學生產生自豪感,獲得良好的體驗。與此同時,使許多學生感受到傳統民族音樂的魅力,從而產生想要探究民族音樂的熱情。第二,舉行小型音樂會,模仿秀,請學生模仿一些中國著名的民族歌手,使學生在模仿民族歌手的過程中了解民族音樂,達到民族音樂學習的目的,在給予學生展示民族音樂機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例如,在學習“歡樂歌”時,可以要求學生集體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深入學習。
音樂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影響,良好的音樂環境,有效的學習氛圍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非常重要。一方面,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創設有利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體會民族音樂的魅力,感受到民族音樂的情調。另一方面,將音樂與情景相融合,按照音樂作品,對教學語言進行調整,轉變教學語言的語調與語氣,增強感染力,創設有趣的情景[3]。例如,在欣賞《金蛇狂舞》時,需要用激昂慷慨的情緒引導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感悟民族精神,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下高效的學習,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推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發展。
綜上所述,研究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保證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非常重要,通過為學生展現民族音樂,引導學生鑒賞,給予學生展示民族音樂的機會,可以為學生創造有利的音樂環境,保證教學效率與質量,為學生音樂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