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慶
(河北省霸州市第六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我們決不能忽視“主題參與”,而應提高認識,并關注與“主題參與”有關的方方面面,更好發揮“主題參與”的多項功能,實實在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有效達成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
激勵手段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與行為舉止。對于中學的學生,采用口頭表揚,小紅花、小紅旗、小紅星等獎勵,豎個大拇指以示肯定、鼓勵等外在激勵,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與運動的欲望,從而提高他們在各項活動中的參與度。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悉心觀察,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地采用外在激勵,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主題參與。對于中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則需更多的使其體會運動的快樂、獲勝的自信、掌握某項運動技術及運動技能提高后的自豪與成就感。
據有關訪談調查反饋,影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運動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的枯燥,教學手段的單一,苛刻的常規要求,學生感受不到絲毫興趣與快感。新穎的事物最能引起人的好奇與興趣,同理,新穎而又未知的教學內容最能誘發學生好奇的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積極參與的學習意愿。所以,教師應依據學生好奇心重,注意力易轉移,興趣易變化的特點,經常變換教學內容,更多地采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復式教學等方法,尤其是變換教學手段,注重“教”與“玩”的結合,適當引入競賽類項目進入體育課教學,針對性的選擇器材,教師與學生一起設計、布置場地,使學生對每一堂體育課都有一種新鮮感與滿足感、求知欲與參與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必將有效促進學生的主題參與。
傳統的體育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教,就連學校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研討的主題也都圍繞教學中的講介、示范等而展開。以上這些無可厚非,這種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具快速、高效的優點,也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體育學習的基本形式。但是,對照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存在明顯的敝端:學生的主體性存在缺失;學生的能動性難以發揮;學生間的合作受到限制;個體差異難以得到充分照顧。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積極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不僅是對接受式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有益補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應該在繼承傳統的體育教學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我們的體育教學既快速、有效,又能凸現學生的主體精神,更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在改革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避免“放羊式”教學的現象,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顧及效果的傾向。
傳統的體育教學比較注重運動技術技能教學,而且比較注重教學內容的邏輯性、系統性,比較注重教學過程的嚴謹性、完整性。但是,在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初期,仍至很長一個階段,出現了把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運動技術教學對立起來的思潮,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上不見了運動技術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鑒此,需要我們的體育教師務必正確認識運動興趣與運動技術,及兩者的關系: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需要教育、引導、培養、改變、拓展的。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是實現其他學習領域目標的載體之一,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多種運動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學好運動技術、不斷提高運動技能,才能真正體驗到運動的樂趣。為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就要讓學生學好運動技術,并不斷提高運動技能。針對運動技術教學,需要我們的體育教師把精力放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學理的探討上、對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上。在運動技術的教學中既要大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和提高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必然有效提高,主題參與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的情緒和態度乃至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極具影響。人們常說:“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師的言教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題參與,教師首先要對運動表現出自己的興趣和激情,并用這份情緒感染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精神飽滿、聲音洪亮而富有激情、動作有力而準確、和學生一起練習和游戲等。教師周身所散發出的熱情必能喧染課堂氣氛,也必能調動學生的情緒,也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與主題參與。
總之,“主題參與”學習領域的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有助于學生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達成課程的所有的學習目標。“主題參與”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不失為達成課程目標的最佳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