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蘭
(河北省蠡縣辛興鎮鄭村小學,河北 蠡縣 071400)
新課程所追求的理想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學習樂園,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陣地,是師生學習、討論、交流、合作的最佳場所。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么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學科學課堂富有生機、充滿活力呢?在七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加強科學實驗教學,特別要加強探究性實驗的訓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條件下,由教師提出課題,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現象,主動探究,然后得出科學規律。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為重要。如在教學“電磁鐵”時,我首先提出課題,讓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電磁鐵?然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一個電磁鐵,但這個電磁鐵只能吸引一些小物體,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讓電磁鐵的磁力大一些呢?學生們都積極思考,提出了這樣一些猜想:與電池節數有關;與導線粗細有關;與繞線圈數有關等等。然后針對自己的猜想,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動手實驗,并作好記錄,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使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從疑問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教學生學會在本節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提出問題。如,在教學“鐵釘生銹了”時,我先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鐵銹,再讓學生比較沒有生銹和生銹的鐵制品的不同,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得出:“鐵銹是一種新的物質”,我接著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問題:“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裝的鐵釘沒生銹?”“瓷盆為什么瓷掉了就會生銹?”……此時,學生的探究熱情很高。通過這樣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自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復復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等一系列天文知識課文,《食物鏈》等表現多種生物類課文,都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于課堂上,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學生興趣不大,而“電化”讓科學課堂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科學課堂更形象、生動、直觀,更富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輕松地學到更多的知識。如教學《昆蟲》一課,在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后,訓練學生能否在眾多的動物中判斷哪些是昆蟲。這時可以在電腦上出示“送昆蟲回家”的題目,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 “拖拽”昆蟲到相應的欄里,學生既引發了興趣,又強化了知識。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如:“××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學正在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還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現!”等。
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做到教學活動前有德育先行意識,先要設計一些問題或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教學活動中重視德育活動,另外在教學語言上、教學情境中也能滲透一些觀點;教學活動結束后要討論和反思,爭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動中做的更好。
讓學生感到科學并不神秘,也不遙遠,科學現象經常就在我們身旁出現,如果能認真地思考、討論,將會加深理解,活躍思維,師生將在這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感到歡愉,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知識和規律能力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如教學《電磁鐵》時,舉出生活中應用到電磁鐵的例子(電磁起重機、電鈴、電話聽筒)
總之,科學是一門釋放學習生大腦、雙手、眼睛、嘴巴的學科。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這些情境中主體意識得以體現,創新意識得以喚醒,情感意識、科學態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實踐能力得以鍛造。既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