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洋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城關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61)
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技能的養成,倡導讓學生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創新性學習,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之成為現實。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城關小學多年來實踐探究所積累的經驗,就多媒體在農村學生自主學習技能養成的策略,談點滴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句名言強調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生理發育的原因,注意力集中狀態仍然取決于所學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思維很容易被感興趣的活動而吸引。針對這些情況,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古詩《鋤禾》的教學,筆者導課時設計一組動畫: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辛勤的農民伯伯手拿鋤頭用力地耕種,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頭滾落下來,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學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認識,隨后筆者又在圖像上方出示古詩,詩句和圖像對照,激起學生思維的層層漣漪,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樹立和培養,對于這首古詩的思想內涵有了深刻的認識。
多媒體操作快速逼真,能夠提供信息的形象化、豐富化,以便讓學生獲得感知。例如《會搖尾巴的狼》一課,利用動畫軟件著重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兩條線索,一是狼怎樣耍種種手段偽裝自己,欺騙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兇惡面目;二是老山羊怎樣一步一步識破狼的偽裝,認清狼的真面目。這兩條線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對話設計成課件,把內容進行提煉濃縮,一次一次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己體會,自己讀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習自主性,在教師的鼓勵中引導學生自我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與提高的學習方法,有效地來學習。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涉及到學生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功能得以發揮,課時教學效果事倍功半,而利用多媒體聲、光、電、色的多種作用尤其是逼真的動態演示輔助教學,可以刺激多種感官引導學習過程,從而使教學具備高效。例如《驕傲的孔雀》疑問的教學,孔雀一次又一次與湖中的鳥兒比美,它的動作、神態通過多媒體動畫效果都能活靈活現地展現,學生對“驕傲”一詞立刻體會。再把學生編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針對“驕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鳥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驕傲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在相互交談中,他們彼此取長補短,彌差補缺。最后,師生用質疑,答辯的形式,明白了道理,這樣得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我調控與評價,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學習中發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記憶的發展。
多媒體最突出的動能是直觀形象,既能滿足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說話。比如用動畫課件指導學生看簡單圖,說完 整句子,使學生認識到一個完整的陳述句子是由誰(或什么)和怎么樣(或是什么)兩部分組成。然后再啟發學生仔細看圖,說具體復雜的句子。比如“XXX在讀書”一句話的訓練就可以這樣設計:首先打出一個小熊貓在讀書的簡單畫面,首先問:“小熊貓在做什么?”答曰:“小熊貓在讀書。”接著問 :“小熊貓在什么地方讀書?”答曰:“小熊貓在家中讀書。”再給圖上加上一盞臺燈,問:“小熊貓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讀書?”最后再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小熊貓的動作神態,提問:“小熊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怎樣讀書?”這時學生就能夠說出:“小熊貓晚上在家里認真讀書”這樣較具體復雜的句子。經常這樣練習,學生說一句完整話的能力就逐漸得到提高。
借助多媒體,還可以訓練學生將一段意思完整的內容用語言連貫地表達出來。比如利用動畫軟件把復雜的畫面分解成幾部分,先一部分一部分地描述,然后連起來口述。例如《送傘》一圖說話訓練,為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同時利于觀察,筆者設計了四幅動畫:第一幅內容為烏云密布,燕子低飛,說明要下雨了;第二幅加上了校園以及老師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的內容;第三幅再加上兩個小孩給老師送雨傘的內容;最后一幅添上門衛老爺爺在風雨欲來時主動關好教室門窗的內容。教學時指導學生逐幅觀察說話,然后再連起來說一段話,通過這樣有順序的觀察,學生大都能說出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再如《在公共汽車上》一圖的說話,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口述:在公共汽車上,一位白胡子老爺爺拄著( )上車了,小明看到后主動起身讓座,很有禮貌地說:“( )”老爺爺微笑著說:“( )”小剛上車后搶了一個座位,他看見旁邊的( )也不讓座,大聲地對后邊的 小亮說:“( )”。旁邊的老奶奶向他投去( )的目光,好象說:“( ),( )做得好,( )做得不好。”這樣,一篇短文就“問世”了。
在這樣的方法鍛煉下,學生們的口述作文也條理清楚、言之有物。我們可以繼續挖掘多媒體功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例如指導學生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題作文,就可用反映一個同學某天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刷牙、洗臉、背上書包上學內容的動畫過程在課上播放。學生不僅能從動畫效果的情景中感受到時間的推移,事情的發展,場景的轉換,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先……再……然后…… ”的句式連貫地表達出來,同學們又從這位同學麻利、干練行為中,激發自強、競爭意識,產生與之看齊的欲望,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干的事情,從而既進行了素質教育,又鞏固了句式訓練,培養了說話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尊重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動精神,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就一定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使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為生動活潑的“自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