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錦艷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南王莊中學,河北 衡水 053600)
傳統的教育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播,忽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育教學方式單一,“滿堂灌”“滿堂問”的模式,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所學課程興趣的開發。這些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由于缺乏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而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不濃,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于是只有采取“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式,學生興趣不濃,不與教師密切配合,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技能技巧難以形成。新課程標準已走進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新課程力主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以從根本上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具有機械灌輸意味的窘迫狀況,明確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老師”。為此,筆者在此提出“興趣物理”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自覺、愉快地學習知識,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節課的前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教學中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注意力起來。如:學習“浮力”時,我問學生:“一只乒乓球和一塊石塊同時放入水中會有什么現象?”學生很容易答出“乒乓球上浮,石塊下沉”,然后再問學生為什么有這樣現象?學生會答出乒乓球受到浮力,再問學生石塊是否受到浮力?能否設計出實驗進行探究?通過我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有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習這節內容產生濃厚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做好實驗教學不僅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樂學”的最高境界。因此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利用實驗的直觀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初二物理引言中的實驗:把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不下落。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乒乓球放在一個倒口的漏斗中,即使不去吹,只要一松手,乒乓球就會落下。在做實驗前讓學生猜想這個實驗的結果,學生的猜想大多是根據以往經驗提出的,當然,也可能會有根據之前的實驗現象,給出和固有判斷相違背猜想的學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來吹漏斗,不成功時教師再吹。使學生在試驗中獲得知識,從達到師生互動,相互配合,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共鳴,使老師學生真正融會一體,同時激起了差生在學習物理情感上的漣漪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而教學方法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若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同時結合靈活的教學方法,不但傳遞信息快,信息量大,而且能做到動靜結合,視聽結合,聲光結合,聲形并茂,直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物理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生動的感性材料。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輕松愉快,易于接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講,大腦處于競爭狀態時的效率比平時高,而且具有競爭取勝的心理狀態,因而有必要創造一些合理的競爭機制,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小實驗和小制作,一學期開展一次“物理小制作作品展”同時進行評比獎勵。這些活動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愿意聽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里有一位數學老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了解,這位數學老師的夫人是一評彈文藝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輕時也是位評彈票友。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蘇州地方話,盡管這不很規范,可趣味性特強,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我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個教師的特點能力不同,因而教學特色是各有千秋。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靠哪一點、哪一方面,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努力從各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物理入門時就學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