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剛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23團中學,新疆 和靜 841308)
合作學習最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較大進展。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一種重要的形式,是在教師的主導下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極具創意和實際意義的教學策略,對于促進學生相互交流與溝通,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具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將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過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并且對于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作學習理念的本質就是從滿足學生主體的需要出發的,通過創設合作學習小組來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合作學習小組,學生能夠進行相互交流,實現彼此尊重,充分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小組中的每位成員均能夠享受平等的待遇和參與機會,學生充分發表自身的見解和看法,實現了發展性的教學目標。
合作學習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合作以及平等交流的平臺,通過合作學習,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這對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對于一些不良的態度和價值觀會受到同伴的指證,從而促使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和價值觀在小組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得到形成。
初中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樹立學生良好的音樂觀,同時促進學生對音樂語言的運用和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引導學生關注音樂的發展與變化,同時對于音樂創作與實踐之間的關系要有一個良好的把握。積極鼓勵學生把對音樂語言的思考和交流融入音樂的鑒賞、技能訓練以及歌唱實踐中去,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掌握。在合作學習氛圍中的音樂課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造來不斷刺激和豐富學生的感官,促使他們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自然地習得音樂語言。
要想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際功效,首先要認真學習理論,充分掌握合作學習的內涵。合作學習主要以教學目標作為導向,通過學生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動態互動作為動力。合作學習的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同伴互助、小組合作以及全員合作,其中小組合作是進行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形式。通過掌握這些基本的合作學習的理論,才能將其準確地運用于教學的各個階段。總而言之,合作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資源共享,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從而促進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合作學習是一種資源共享的過程,需要全體成員積極參與,并善于從合作的角度來看待組中的成員。不斷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著手:一方面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對方的意見和觀點,并積極參與小組音樂問題的討論過程中。通過相互的傾聽能夠使表達效果更好,促使雙方達成有效合作;另一方面學生之間要學會相互幫助和支持,尤其是對于具有一定音樂天賦,且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積極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實踐證明,通過同伴之間相互的幫助和鼓勵,能夠給予學生極大的精神支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通過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能夠有效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評價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水平以及學業狀況有一個良好的評價;同時教師通過學生提供的反饋信息能夠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改進,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評價要注重全面性、系統性以及和合理性,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突出“形成性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自然地習得音樂語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其中的策略和運用技巧,充分領悟合作學習的內涵,不斷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對學生音樂學習的成果進行合理評價,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初中音樂教學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