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剛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第一小學,遼寧 盤錦 124010)
新的數學課標也提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借助多媒體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識。
必須吃透數學現代課堂教學的觀念運用電腦課件教學是手段而非目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學的根本,我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手段、方法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也不例外。我們在選擇或制作課件時,首先,要把握好教學目標,研究教學重點、難點,最大效率達到教學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完成傳統教學中無法完成的任務。不能為使用課件輔助教學、僅僅展示你的教學手段如何先進而去使用課件.這就成了舍本逐末,往往還會弄巧成拙。
多媒體課件以圖、文、聲、像并茂的方式進行形象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方面的不足,為教學帶來了質的飛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廣泛運用,使常規的教學如虎添翼,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點。它會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使課堂生動活潑,并帶領學生進入課文創設的特有情境之中,讓學生通過直接的視聽感官作用,產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很自然的步入到積極思維的狀態中。把教材的重點、難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制作投影片或幻燈片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避免用語言表達的困難,也可以節省教學時間,使學生一目了然,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深難的內容通俗化,化難為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一目了然。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靜態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單調、枯燥。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變靜為動,聲情并茂,使學生變得想學、愿學、樂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特別是對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時的前3—5分鐘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導課時,合理選擇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好開課方式,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的學習上來,為整個課堂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教學《圓的初步認識》時,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的就是你會畫圓嗎?你有什么好辦法畫出一個圓形?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用圓形的瓶蓋、有的同學說借助三角尺上面圓形的圖案畫,還有的同學說用圓規畫……這樣學生不僅對圓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自然也導入了這節課所學的新內容,用圓規畫圓形。課件的制作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把真實生活場景帶入課堂,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好奇心、求知欲被激發,興趣高漲。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認識規律的形象造成了學生認識上的矛盾,特別是在重難點處理及突破方面,會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時,我先設計一些整數、小數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題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先出示兩個分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后看看結果怎樣?再出示三個分數相乘,先成前兩個分數,再乘第三個,或者先乘后兩個因數,然后在乘第一個,看看結果又怎樣?最后出示兩個分數的和與一個分數相乘,看看是不是等于這兩個分數分別與這個分數相乘,結果再相加的和,通過學生分組計算,學生在合作的學習氛圍中,迎刃而解地得出了結論: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分數乘法也適用。讓學生在這節課中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把問題解決了。
多媒體用在揭示公式的推導時,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系統的認識。恰巧今年我任教六年級的數學,在講授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我充分利用課件的直觀性,通過把一個圓分成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得出:上下對邊越來越“平直”,左右對邊越來越“豎直”。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如果等分成64等份、128等份……明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學生很容易想象出:如果等分成無限份,就一定能拼成長方形。比較得出: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出圓的面積公式。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化圓為方”的深刻表象,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教師更多的處于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而數學知識是高度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這就要求教師借助計算機,建立一個從感知現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認知過程。對于教師,由于多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部分功能,教師從課堂的識教中部分的解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發揮其主導作用,使之在教學中的激發、引導、啟迪、組織、交往、評價的作用體現得更為明顯,教師“教”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加強。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