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麟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學,甘肅 武威 733000)
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發展史以及各個時代不同國家的歷史,讓學生對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判斷。但在初中的教育階段,由于我國在教育上長期采用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導致歷史教學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學生與老師對歷史這一門課程都沒有足夠的重視,再加上歷史在學生成績中所占比例較小,學生只要保證將老師畫出的考試大綱中牽涉到的內容讀記清楚,即可拿到一定的分數。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慢慢地產生懈怠情緒,學習熱情降低,缺乏學習興趣。
在當下的歷史課程學習階段,更多的學生因為歷史學科在成績評測時所占比例較小,理論知識較多,在學習歷史這一門學科的時候就抱著一種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態度來學習。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夠全面,缺少正確評判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會出現學生缺少對歷史的了解,只在特定的一段時期才會知道一些需要考試的史實,但過后就成過眼云煙,什么都不記得的現象,這樣的學習效果嚴重違背了教育專家將歷史教學列入教學大綱的初心。缺少對歷史的全面了解,沒有構成全面的相關知識體系,會使歷史教學在只重分數不重教學目的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使歷史學習成為一種機械式學習。
歷史,顧名思義就是過去發生的事。人是感官動物,沒有真正的經歷過就很難感同身受。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成才,而現在在大多數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眼中都認為成績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可以成才的關鍵依據。這樣就會使歷史教學拘泥于形式化,不能夠將歷史學科所要傳達給學生的精髓表達出來,達不到歷史教學的目的。大部分歷史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都是片面的將書上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講給同學們聽,沒有觀點的表達,也沒有課外的延伸,最后將重點勾畫出來讓學生強行記憶的方法。這樣的方式或許對取得優異的成績有顯著效果,但卻讓歷史教學變了味,降低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
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態度。在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中,這一步更是不容忽視的一步。理論的學習確實是無聊的、乏味的,但是這并不代表就可以降低它在教育中以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相反的,正是它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習者和施教者更應該積極地去尋找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營造一個有利于歷史學習的良好氛圍。
科技的不斷發展,促進著各行各業的進步,將科技引入教學,讓理論知識與多媒體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將多媒體引入到歷史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和歷史資料,通過這些有聲的學習和視頻的播放的實景呈現,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領悟到一些史實所要傳遞的精神,逐漸增加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渴望了解世界是如何一步步從石器時代到科技時代,中華文明是如何傳承五千年而經久不衰的歷史進程。這樣對歷史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真正的達到在初中學習階段開設歷史這一門學科的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句話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經常提到,同樣的在歷史學習上這一方法同樣適用。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的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方式,而應該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通過視頻的播放或者當下的一些重大事實,讓同學結合所學知識發表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參與其中,享受作為中國公民的權利,正確的使用自身的參與權,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的興趣。
學習氛圍對學習效果的好壞有明顯的影響。因此,營造一個好的歷史學習氛圍對學好歷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上課前要備好課,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充實課堂內容,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環環相扣,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分小組布置學習任務,讓同學們在課外對不同的問題進行知識拓展,然后在課上互相交流。這樣就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歷史,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成為歷史教學活動實施時的主體,大大的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歷史學習,切不可單純的為了成績而機械性的學習,這樣不僅違背初中開設歷史教學課程的目的,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歷史學習的課堂效率。注重在歷史教學上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策略,對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