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名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沙里瑤族鄉初級中學,廣西 百色 533104)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系統性及關聯性的專業學科,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著較好的積極影響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也是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方法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首先,教育者應該有效利用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數學問題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以提升內在動力。趣味性作為初中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動力,是學生對數學的基本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在激發內在情感的前提下,培養學生自發思維和解答問題的意愿。其次,教育者需要善于利用數學問題的開放性,促進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由于數學的特殊性,其章節之間的關系密切,同一種問題通常會有多種解題方法和答案。例如初二幾何體: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長的一半,求頂角。這一題的答案就有兩種情況,三角形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鈍角三角形,所以答案也相應的有兩種:頂角30°或150°。因此,教育者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多利用數學問題開放性的特點,將知識點融合,設置多種開放性數學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法。這樣不僅能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探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可以說,數學問題的開放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重要載體。最后,教育者必須把握數學問題的探究性,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打下基礎。探究能力是學習任何學科都必不可少的一種學習能力,而數學學科的概括性、緊密性等特點,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中意義重大。適當引導學生自發進行探究活動,運用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鉆研與反思,進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一些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潛能。
問題意識的產生需要適宜的氣候和土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喚醒在學生頭腦中沉睡的問題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關系。鼓勵學生敢于發表意見,不懂就問,敢于對老師提問,對同學提問,對教材提問。數學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這樣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而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形成。作為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設各種主動發現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數學活動中積極體驗數學,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猜測、去探索,并動手操作。讓教室成為學生探索問題的空間。在幾何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親自實驗,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來探索幾何命題。在解題的思維過程中,也要讓學生探索實驗,要讓學生參與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改教師講思路為師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嘗試探究。對錯誤思路不輕易否定,要在討論論證中排除,討論中肯定,并從中選優,讓學生在參與探索過程中,體會方法,嘗試創新。
評價系統是學生創新思維形成的催化劑,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期間,應落實評價策略構建工作。首先,在評價目的確定時,應保證其與創新思維培養的緊密聯系,且具備一定的導向性,激勵性作用。同時,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性,設定不同的評價目標,就此更好地激發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知識學習環境下。其次,在評價內容確定過程中,為了滿足初中生創新思維培養要求,應將評價內容分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兩個部分。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識掌握程度、數學技能水平、數學解題能力等等。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除了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助協助關系,充分保障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在這一過程中達到促使雙方有所進步有所創新的效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協助意識和協作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