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姑塘中小學,江西 九江 33201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心理教育健康課程也在各個中小學展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發育還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怎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能夠起到最佳的效果呢,讓我們簡單進行分析:
(一)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必修的基礎學科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滲透的基礎。語文學科的教學時間比較長,這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時間基礎。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播途徑,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也在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培養,這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充分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利用書本中的一些知識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陶冶高尚的情操,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2]。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都是經過眾多教育學者和專家共同研究擬定的,其本身就是一座資源豐富的知識寶藏。教材中的知識,不僅有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還要對語言的運用,還有對于學生心靈的啟迪,這些教材內容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例如,語文教材中的一些革命先烈黃繼光、董存瑞等的英雄事跡,教育學生要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等,這些英雄形象的樹立,為學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對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十分有利。同時,語文教材中一些反面形象的介紹,如,三國時期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周瑜,這些反面形象又為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反面素材,讓學生知道哪些不健康的心理是不可取的,要引以為戒。
(一)構建平等、樂觀、積極的學習氛圍
平等、樂觀、積極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更加輕松的融入到學習當中,這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就傳統的的師生關系來說,雖然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師生平等”、“以學生為本”,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放下身段,做到與學生和平共處,更不要說以學生為本了。這就造成了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對于師生間的溝通十分不利,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信樂觀的健康心理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積極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多與學生進行互動,與學生交朋友,對于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幫助他們養成自信樂觀的健康心態。在課堂交流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獨到的見解,這對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素質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3]。
(二)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心理教育
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其本身就具有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功能,一些語文教材中的神話故事,勵志故事等內容,本身就是在教育學生養成好的品質和健康的心理。因此,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不僅能夠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升華,還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課文《我為你驕傲》時,教師通過一個小學生把鄰居老奶奶的窗戶打碎后逃跑,又努力賺錢賠償的故事,引導學生要用于承認錯誤并承擔責任的美好精神品質--文中的“我”因為一時貪玩,不小心把老奶奶的窗戶打碎了,“我”第一時間的的感覺是害怕,于是慌張的逃走了。但是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感到惶恐不安,于是“我”決定要努力賺錢來賠償老奶奶的損失,最后“我”終于賠償了老奶奶,老奶奶還對我進行了獎勵。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不但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還要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負責,這才是小小男子漢該做的事。通過這樣的心理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加具有責任感。
(三)通過寫作引導學生心理自我構建
語文寫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利用能力的表現。在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鍛煉學生文字運用能力,還要講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寫作中去,寫作是學生進行思想構建的一個過程,通常他們都會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對社會的認知,。在進行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教師就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一定的感知,因此,教師可以趁機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對于一些學生作文中表現出來的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熱愛社會的等積極高尚的精神品質,教師要加以鼓勵和引導;對于作文中的消極思想要進行嚴厲批評和指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舉例來說,在教師布置的全標題作文《我的家鄉》的寫作過程中,一個學生寫道:“我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鳳凰山腳下,這里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小鎮上的居民和諧相處,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樣的作文,讓教師感受到學生對家鄉由衷的熱愛和贊美,教師寫下評語:“你和你的家鄉一樣美”。而對于另外一個學生的作文中提到的“我的家鄉到處是臭水溝,一到晚上就散發出一陣陣惡臭”,教師進行了心理疏導,讓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到了家鄉的美。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既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升華,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樹立科學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為他們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定的基石。教師要多進行這樣的嘗試,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