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健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根據統計,過去五年,我國文創產業增速發展達66.09%,整體所占GDP的比重穩步上升。山東省也出臺了扶持傳統工藝發展的政策、方案。良好的產業發展與社會認同為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承與設計創新提供了重要動力,也為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實現跨界融合,開啟了發展新時代。
工藝美術是文化形式的生動呈現和美學理念的外在表達。在當前多元文化轉型與互聯網迅猛發展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本區域的工藝美術,不僅是一種產業上的突破,更是從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挖掘審美理念的重要要求。從一定程度上看,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的價值在于其中所蘊含的審美內涵,以及對當前民族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動力,這一豐富的人文內涵構成了該藝術傳承發展的現實價值。
工藝美術是區別于書籍的“活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工藝美術中傳遞和承載了本地區、本民族的大眾智慧,也濃縮了該地區一直以來的文化習俗和審美理念。但是當前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在傳承、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家庭式作業、專業人才缺失和社會性資金投入缺少等一系列問題。此外,目前工業技術的成熟應用,工業思維的不斷完善,加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傳統工藝美術品加工制作時,更多以“復制”的方式來展示,缺乏精準、個性化表達。如何以正確心態認知該美術,就成為其傳承發展的普遍難題。總之,如何立足時代環境,針對性解決山東傳統工藝美術術傳承活動中的問題,就極為重要。
山東傳統工藝美術不僅是一種器物形態,也是美學理念和人文內涵的價值載體,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極具美學氣質和人文內涵的藝術形態,其中代表和反映了成熟的文化內涵,既有民族文化的價值基因,也包含了社會大眾的文化認同和傳播。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尤其是在工業化發展不斷加速環境下,大眾的經濟消費意識不斷增強,關注文化發展,立足文化創新,不僅是一種新的消費觀,更是一種成熟的消費認知。
整體來看,在對山東工藝美術文化進行傳承與保護時,要堅持以保護為出,注重傳承和利用,通過尋找合適的利用途徑,從而使該文化始終呈現出“流動性”狀態。對于該文化的設計創新來說,個性化與內涵正是其創新的方向。從傳承與設計創新角度來認識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時,要注重將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融入大眾生活之中,通過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有效激發和創造該文化所具有的多樣活力,同時要注重激發文化傳承者與設計者的個性化思維,創造性挖掘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所具有的實用價值、人文價值和美學內涵,要立足保護思維來實施設計活動,通過合理詮釋該文化的時代空間,從而為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設計與傳承,提供核心要素。
在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最好的途徑就是將此類工藝文化向大眾生活全面延伸,通過為該文化提供傳承載體和應用空間,山東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承與設計創新是一項系統化、生態化的綜合工程,如果缺少生活信息的有效融入,該文化傳承就將成為一種“表面”、“形式”的傳承,不僅無法實現長期發展,甚至還會出現文化斷層現象。因此,結合當前社會轉型發展的時代特征看,在對山東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傳承時,要從已經變化的文化環境出發,注重對地域屬性和文化個性進行合理挖掘,通過增加內生動力,構建完善系統化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傳承機制,尤其是要立足合理的傳承載體,尋找到該文化傳承發展的現代設計語言和表達方式。
山東省有著種類多、技藝突出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在山東省數千年社會發展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文化傳播價值。當前數字化技術的成熟應用,為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承與設計,提供了開放、持續性創新的可行性,無論是具體的參與者,還是具體的使用者,都能夠通過具技術對其進行改造和應用,從而使該文化呈現無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