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鼓樓幼兒園,河北 張家口 075100)
陶行知的思想深受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孟祿的影響,因而他回國后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成功地將平民教育帶到教學中,提出了“生活教育論、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解放兒童的創造力”等理念。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創造性的人才,簡單的知識傳授并不能為人終身受用。而作為人類的啟蒙教育——幼兒教育,更應抓住和把握好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素質教育與能力的培養。
教育的靈動性和隨機性使教師、特別是幼兒教師的教育無從下手。陶行知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本著這樣的理念,教師的教育不應是為幼兒設定死板的目標,而應成為幼兒教育的引導者、挖掘者,用教育的方式挖掘出幼兒潛在的、或者說是本能的創造力。下面,我就以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為理論依據,談談幼兒園教師如何在一日生活中,解放幼兒的創造力。
在開展主題繪畫活動“橙子變變變”中,我們以“解放頭腦”為主線,使幼兒在繪畫創作中自由想象。寬松的繪畫氛圍,改變以往幼兒不知畫什么或不敢畫的現象,自由展開的想象的翅膀。從幼兒的繪畫作品中,不難看到使教師驚喜的東西:貓頭鷹、電風扇、小老鼠、推土機……不同類別的事物層出不窮,教師也不再以簡單的“對”、“錯”或者“像”與“不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解放出幼兒的頭腦和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國對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我們希望保育員或先生跟愛迪生的母親學,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幼兒對于“做事情”的積極性超乎人們的想象,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致使他們想要動手去嘗試和感受。我們不應用成人的眼光去“指揮”幼兒的創造。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讓他們能手腦并用,激發探索力和創作力。
如果說解放頭腦是解放思維的關鍵,那解放幼兒的嘴則是解放幼兒思維的途徑了。人類與外界的交流與生存不僅需要能力的積淀,還需要社會的交往能力與表達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詩一樣:“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一問。” 人類只有通過與外界的交流、通過嘴和眼來傳遞信息,才能收獲知識、收獲感受。
1.發展提問表達能力。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提問一定不止一次,教師完全可以順應幼兒的想法,積極鼓勵順應他們問。創造平等的對話交流環境,使幼兒能有所想便有所問。幼兒的嘴巴得到了解放,也是解放他們的思維的另一種形式。
2.發展能言善辯的能力。提供給幼兒提出問題的機會,就應順應著幼兒的提問,引發繼續思考和討論。不僅要使幼兒能不自覺的參與到討論中,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說出對世界的感受和想法。還應使幼兒能盡量講清自己的想法,學會精煉的講話。
3.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語言的說和講,目的就在于能與他人交流,與他人達成一致的想法,在交流中產生傾聽、反思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做好順應幼兒產生矛盾時的碰撞,做一個鋪路者而非指揮者,讓幼兒在交流中達成共同的共識,從而繼續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幼兒園中,許多一日活動的規則和秩序,多數由教師制定,繼而“下達”給幼兒。這樣的做法,事實上違背了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導致幼兒只能為了遵守規則而遵守,一般來說實施時的效果一定是不明顯的。
所以說,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解放幼兒的嘴,拋出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需要制定規則才能解決的問題。引發幼兒相互間的合作交流的討論,用他們自己的嘴巴和想法,提出解決的方法,達成規則的共識。
觀察是最聰明的眼睛,解放幼兒的眼睛就是提供給幼兒自由觀察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身邊千姿百態的世界。幼兒在幼兒園中需要得到的就是多種觀察身邊事物的機會。只有多觀察,才能豐富幼兒的對身邊事物的知識經驗,發展思維的創造和語言的表達。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好玩是幼兒智慧的搖籃,好問是幼兒求知的表現。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許多活動的開展多在室內進行。這樣以安全為口號,禁錮幼兒感受外界環境的機會,無疑是阻礙了幼兒的創造力。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幼兒的頑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在操場上奔跑時,也許是在表現警察與小偷的追捕。秋天秋風吹過樹梢時,落下的落葉的追逐,是他們在模仿落葉飄落的美。這些都是他們自己對外界的真實反映和表現。教師應解放幼兒的空間,擴展他們的視野。
陶行知說:“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太緊,把兒童的時間都沾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這樣的兩個理念看似矛盾卻并非矛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不“把兒童的時間沾滿”是說不去阻礙幼兒想玩、想做的事,而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正是旨在教師應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而非為制定幼兒該做的事。
幼兒是一個充滿靈動性的個體,他們的純真和好奇心都促使他們成為獨特又可愛的存在,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感受也促成了他們擁有豐富的創造力的條件。在一代又一代的歷史教育的長河中,教育者不斷實踐、反思,以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潛能。作為教育者的人民教師應時刻肩負教育的重任,將如何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放在工作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