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櫻
(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體育舞蹈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兼具有藝術的屬性,美感和對藝術的表現力是其靈魂所在。作為一門體育表演藝術,舞蹈者所呈現的藝術表現力,與其自身水平高低息息相關。因此,隨著各類體育舞蹈競賽項目的增多,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逐漸提高,同時對教師自身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體育舞蹈集強健體魄與健美于一體,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態度積極,充滿熱情與激情。因此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藝術表現力是指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將舞蹈的表現力通過表情、肢體動作、技巧等方式進行表達,使觀眾獲得視聽雙重享受。藝術表現力也指人內在精神面貌和外在肢體語言的統一,表演者通過肢體語言,抒發內在情感。所以,藝術表現力與表演者的心理狀態和舞蹈水平息息相關。通過分析其概念得出結論,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藝術表現力的培養易受到多方因素影響。例如,學生身體素質,學生的藝術素養,學生人文素養,教師的自身舞蹈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因素。由于當下各類體育舞蹈比賽火熱,高校教師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偏重技巧訓練,忽視對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因此,為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體育舞蹈表現力的提升,教師應把握教學重點和規律,從影響體育舞蹈教學的多方因素入手,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舞蹈藝術表現力。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向的訓練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第一,提高柔韌度。通過動力主動拉伸和被動拉伸等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身體柔韌度,提高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
第二,提高耐力。舞蹈對學生的力量消耗較大,學生若耐力不足,表演過程中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可通過游戲法,持續練習法,提高學生的耐力
第三,增強力量。為使舞蹈表現更加出彩,學生應具有強大的肌肉收縮能力,增強力量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肌肉收縮能力。教師應開展有針對性地力量素質訓練,針對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仰臥起坐轉呼啦圈等方式,訓練腰部力量;可以采用平板支撐等方式進行手臂力量訓練;可以通過蛙跳以及臺階訓練的方式進行腿部訓練。
第四,增強靈敏素質。增強靈敏素質,可以使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提高,舞蹈更具有美感,藝術感。教師可通過平衡能力的訓練,強化動作記憶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靈敏素質。
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第一,培養學生的樂感,即情感理解能力。音樂是體育舞蹈的靈魂,沒有音樂配合,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無法表達。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優秀作品的背景故事,和表達的情感,來加深學生的樂感。教師也可在課上播放各類音樂,然后,讓學生寫下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并分組討論,互相交流。教師全程參與這個過程,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第二,加強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例如,壓腿,推腳背,把桿訓練等夯實學生的舞蹈基本功,為體育舞蹈藝術表現力的表達,打下良好的基礎。
體育舞蹈所包含的人文底蘊十分深厚,豐富的舞種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因此學生要提高自身文學素養,準確的把握體育舞蹈內涵,并以此為基礎將體育舞蹈藝術力完美的表達。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的關鍵點,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擁有良好的文化基礎,才能夠準確的理解表達不同的體育舞蹈舞種的風格和情感。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藝術、歷史、文化以及民族學等各類知識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能夠通過準確的掌握多種舞種的風格的情感表達的一般規律,將舞蹈的思想和情感準確的表達出來,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得到進步發展。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舞蹈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通過對體育舞蹈史、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以及美學概論知識的全面系統學習,加深對體育舞蹈展示內容的了解。通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能夠更好的詮釋舞蹈,提高舞蹈表現力,最終實現自身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的有效提升。
隨著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文化需求增加,國家對體育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體育舞蹈事業得到了發展。隨著各類比賽的進行,體育舞蹈對教師的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舞蹈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對體育舞蹈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與教師傳授的舞蹈技巧與舞蹈內涵息息相關。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是藝術表現力的有效培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提高學生藝術表現力,首要條件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提高體育舞蹈的設計能力,優化體育舞蹈的教學實踐,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體育舞蹈藝術力的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藝術表現力是體育舞蹈的靈魂所在,是舞蹈動作展現的基礎。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藝術表現力的概念及重要意義,從加強學生的身體素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三個方面,加強學生藝術力的培養。同時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為藝術表現力的有效培養,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