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 陳義亭
(武昌理工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高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要完成這項任務,必須加強黨的建設,以基層黨建帶動學校事業發展。
(一)新時期黨建工作的要求。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對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合理定位,充分發揮服務和育人功能,提高黨員和廣大師生的服務奉獻意識和工作熱情,轉變工作理念,搭建服務載體和平臺,以“六有”目標為標準開展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發揮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黨組織建設以圍繞服務成才、服務發展、服務社會三個重點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拓展服務載體,提高服務能力。1高校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程度直接影響黨在師生群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二)高校內涵發展的要求。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而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2可以說,衡量高校黨建工作水平高低,人才培養質量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與立德樹人這個核心任務緊密結合,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服務高校科學發展、服務社會人才需求,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辦國際一流學科,實現民族復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重管理輕服務。當前,我國高校的各項工作均在黨委統籌開展,而部分高校黨組織更多的注重對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過度強調責任意識和任務落實狀況,忽視了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部分高校黨組織一味強調黨員的義務,而忽視了黨員的權利;一味強調增強黨員的奉獻意識,而忽視了鮮于深入群眾,為黨員和廣大師生解決實際困難;一味強調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而忽視了理論聯系實際,缺乏對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引領和指導;過于強調管理工作的效果,而忽視了服務的本質和價值。
服務工作缺乏長效機制。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高校黨組織的高度重視、精心規劃和全方位的設計,服務內容要涉及到教育教學、專業發展、科學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等高校事業科學發展的各個環節。據了解,而大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機制并不健全、服務功能發揮不理想、服務工作缺乏系統性,有的高校黨組織對黨員師生情況不夠深入,未建立群眾利益訴求載體平臺,黨員和師生反映問題渠道不暢,廣大師生的困難和需求不能及時解決,基層黨組織處理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不足、方法單一嚴重影響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三)黨務工作者履職不夠。高校基層黨支部書記多為兼職,他們往往是學校行政部門領導、教研室負責人或輔導員,是高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一線人員,平時業務工作繁忙,一旦黨務工作和業務工作發生沖突,重心往往偏向行政事務,“黨務”一向服從“業務”,即使上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進行周密的布置,但由于工作的實際情況,往往很難落實或落實不到位,不能把黨務工作很好地貫穿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具體工作中。3
即使上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進行周密的布置,但由于行政和教學工作實際,往往很難落實或落實不到位,不能把黨的建設工作很好地貫穿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具體工作中,導致黨務工作缺位,有時甚至會出現為了完成黨建任務清單而開展活動,導致黨的活動質量不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泛化。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就是以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為最優先,以思想政治性強的活動為主要工作。對于大部分高校師生來說,純講座類的黨組織活動的流程較為千篇一律,雖然師生普遍希望通過黨組織活動來使自身政治修養獲得提高,然而對于活動本身的接納程度仍然參差不齊。從高校院系黨組織的方面來說,黨務工作一旦流程化,其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如果不能在普通黨務工作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引入創造性思維,使黨組織活動多樣化、活躍化,也就難以從根本上引起師生的興趣。
(五)黨務和行政工作脫節。大部分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業績指標上,忽視了高校黨委對辦學思想和辦學方向的引領和把握;忽視了高校的核心任務—人才培養;忽視了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學校事業發展過程中應有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與教師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指標依然是學歷和職稱的提升、專業教學水平、論文的學術水平以及科研課題的學術價值,而黨建工作的成果和業績與教師級別的晉升沒有任何聯系,這也正是基層黨務工作者缺乏積極性和動力的內在原因。
二級學院(系)的黨組織是黨在高校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學校各項事業的推動者和踐行者,通過夯實高校院(系)黨組織基礎,健全體制機制,推動基層黨支部轉型,充分有效地發揮高校院(系)黨組織作用。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導作用。以黨組織建設為工作重心,以黨組織成員培養為主要抓手。基層黨組織的有序運行直接關系到全校各項基礎工作的推進,關系到整體工作承上啟下的串聯,黨組織干部扮演者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中,黨的干部首當其沖,是高校工作的前沿。通過不斷強化高校院系黨組織成員的工作能力,達到科學決策和領導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的提升,通過持續的廉政建設等工作,促使黨組織成員更具大局觀、集體觀。
(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總體要求中的關鍵一環。要通過健全基層單位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黨政協同推進、職責功能明晰、民主集中制決策的工作機制,集中組織智慧;通過優化決策機制,提高決策水平,強化決議的執行和跟蹤反饋。另外,當前校院(系)二級管理體制、學術與行政的二重組織屬性的特殊原因,造成學術共同體未能形成協同效應,因此要通過構建以學術權力與共同治理為價值導向的學術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專家治校,協調處理好學術和行政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黨政聯席會議決策與學術委員會同向同行,形成學術力量與行政力量同心圓的治理格局。
(三)嚴格考核機制。高校黨委不僅要重視基層黨建工作,還要圍繞學校的改革發展的規劃對應制定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標準和黨建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對各支部定期開展考核,定期公示和反饋,倒逼基層單位規定動作不走樣,嚴格組織紀律,規范組織行為。各黨支部要結合考核過程中反饋的結果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制訂整改清單,明確整改的責任人、整改時限和具體舉措,確保黨支部工作規范有序質量高。
(四)探索“黨建+”品牌工作模式。高校的四大職能中,人才培養是根本任務,學生和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是辦好高校的關鍵要素。因此,高校院系基層黨組織應當充分遵循這一重心,千方百計服務好教師及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個人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黨組織要做好調研摸底工作,結合各專業、學院師生的實際,找準突破口,聚焦師生成長,培育師生典型,形成黨建品牌工作項目。
(五)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有利于黨性認識更加牢固和深刻,要善于培養師生黨員的群體文化,在貼近黨員生活、學習和工作實際的基礎上,“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按照不同黨員群體的特色開展主題特色鮮明的教育學習活動,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形成以科研創新為主題的團隊文化氛圍,打造特色鮮明的思想教育模式。
新時代新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能動作用,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實效,不僅僅是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新形勢、探尋育人新規律的內在要求,是時代和黨賦予基層黨組織的使命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