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杰
(五大連池市環境衛生養護中心,黑龍江 五大連池 164100)
生活垃圾處理中衛生填埋、焚燒、生化處理、回收利用等垃圾處理技術及設備都有相應的適用條件,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相關設施建設需要統籌、系統地考慮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問題,最終目標是建設清潔、衛生、美好的環境和資源節約型社會。本文希望在此做一些有益探討,能夠對推進城市環境衛生的建設有所貢獻。
(一)衛生填埋技術擺在首位,大力發展垃圾焚燒技術,適當發展垃圾高溫堆肥技術。衛生填埋具有處理和處置垃圾的雙重功能,它既能保證垃圾產量高峰的出路,又能調劑焚燒廠、高溫堆肥場停產檢修期間的余缺。焚燒技術是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主要手段,可以大大延長衛生填埋場的使用年限,對于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尤為重要。高溫堆肥的特點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效果較好,對于改善土壤有著重要作用。
(二)根據不同城市的生活垃圾產量與組份、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應合理選擇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或技術組合。規模較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城市,可選擇“焚燒技術+衛生填埋技術”的組合;對于經濟發達、規模較大且垃圾的有機成分含量較高的城市,可選擇“高溫堆肥技術+焚燒技術+衛生填埋技術”的組合;而規模較小、經濟欠發達的城市,以及縣級或縣級以下的小城鎮,可直接選擇衛生填埋技術。
(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底線是衛生填埋技術,每個城市至少都應建設一個垃圾衛生填埋場。衛生填埋是最終消納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在較大范圍內適應生活垃圾產量變化的能力,以及投資相對較少、運行費用較低的特點。
(四)加大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管理力度,改變原有的生活垃圾治理政策試點上的偏差,推行生話垃圾治理的全過程管理,確保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的“三化”目標,構建現代化的“三化”處理系統。
(一)填埋方式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目前是以填埋為主,衛生填埋不僅可進行原生垃圾的直接填埋,還可消納堆肥、焚燒等資源化處置技術產生的二次殘渣,是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置的最終手段,也是必備的處理方法。但是填埋方式存在侵占大量的土地資源、對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造成污染、易引起蚊蠅和病源菌滋生、影響城市景觀和城市形象等不易克服的缺點。
(二)堆肥方式
堆肥實質是垃圾自然降解過程的人工強化,它的形式有多種,產品可作肥料。但高溫堆肥的處置方式缺陷也較多:對垃圾的選擇性差,生產成本高,工藝技術不成熟,生產規模小,堆出的肥效無法與化肥相比,有限的出路以及施肥的季節性很難完全消納堆肥產品。
(三)焚燒
垃圾焚燒處理是近幾年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處理可以有效的節約土地資源,垃圾的減容減量化程度高(減容90%,減重80%),垃圾處理徹底。垃圾焚燒的適用范圍很廣,能處理多種垃圾,且大多數焚燒技術不需對垃圾進行預處理;垃圾焚燒的余熱可產生蒸汽用于發電、供熱,節約能源。
但是垃圾焚燒技術是垃圾處理中的一項復雜的技術,對運行管理要求很高,投資和運行管理費也很高,運行不當會產生大氣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焚燒法處理垃圾在中國發展較慢,主要是因為資金短缺。焚燒處理的前期投入較大,建設一個日處理垃圾1000噸的焚燒廠大約需要7—8億元人民幣。而且由于焚燒法處理垃圾時會產生二噁英氣體,因此目前許多城市除醫療垃圾處理外,基本不用焚燒法處理垃圾。
(一)對于人均GDP較高、人口密度較大、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
優選分類垃圾處理型綜合處理模式。綜合選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無機垃圾分選、可燃物焚燒、殘余物填埋等多種處理手段。對于人均GDP中等的城市,優選混合垃圾處理型綜合處理模式。對于人均GDP較低的城市,采用以填埋為核心的綜合處理模式,輔以分選、生化處理等處理手段。
(二)對于城市面積較小、垃圾產量較低的小城市
盡量將垃圾綜合處理廠建在同一場所,大、中型城市可以分散建設幾種單元處理設施,相互之間形成完整的物流系統。在市區建設收集及轉運站,轉運站可與分選中心合建,在近郊區建設部分處理設施,生化處理廠可與焚燒廠合建,在遠郊區建設最終處置設施,填埋場是垃圾綜合處理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可實現殘渣的最終填埋。
(三)開發適合我國國情快速發展的垃圾處理方案
提高垃圾堆肥的質量處理,合理的控制有機物的實際含量,減少產品肥效,防止企業有效的運轉。按照實際的原材料使用情況,逐步提高產品的質量視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發展優勢,制造良好的經濟技術發展規范政策,提升衛生填埋技術的管理,對衛生填埋的各類設備進行調整處理,提高產品質量,控制市場的整體競爭發展實力,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管理效果,確保產品的合理銷售。
(四)加強衛生填埋技術的研究
根據實際衛生填埋的技術標準,合理的分析控制污染評價的方式和方法,開展有效的填埋收集處理辦法,利用相關技術,不斷拓展衛生填埋技術的研究,對設備進行技術處理,完善設備填埋的利用水平,確保填埋符合實際處理的需求。
(五)垃圾全過程的規范處理
垃圾首先需要進行分類,明確實際各類設備的使用需求和技術標準,通過生化處理,通過焚燒和填埋的綜合方式,實現垃圾的綜合處理,不斷提高垃圾物質的轉化,合理的控制能量,末端處置過程等。根據垃圾實際的不同分類,對垃圾的全過程進行管理,確定實際垃圾分類處理的標準,通過多元素的組織拓展形式,將地區進行劃分。根據市場渠道進行經營,明確實際垃圾處理的標準,通過多渠道的運營方式,逐步促進城市垃圾的快速處理。分析實際不同垃圾的不同處理最優方案,明確經濟效益,提高政府規劃管理,明確市場經營管理形式,促進城市垃圾的整體化處理和發展。
綜上所述,垃圾處理過程中,應通過有效的環境污染管控,逐步優化垃圾處理水平,提高環衛循環處理能力效果,控制環衛垃圾處理上的技術不足,及時調整,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實現環衛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提升。